新华社杭州3月12日电(张乐、王如歌)“中国并不像一些媒体宣传的那样可怕。事实上,看到的中国和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日本爱知县立大学二年级学生池聪美说。
池聪美此次是随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前来访问中国的。第一次,她仅仅到了上海,而第二次,她不仅再次造访了上海,还到了北京和杭州。
相比其他第一次到中国来的团友们,有些“入乡随俗”的她看起来更健谈。“看到的中国和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池聪美说,在日本,媒体宣传报道的都是一些负面的新闻,比如前段时间的毒水饺事件之类,还有中国人对日本人不友好等等。她回忆说,去年第一次知道要到中国来的时候,心里特别害怕,甚至觉得有些“恐惧”。可是当她坐船到达上海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中国人并不像之前想像的那样。人人都很友好,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很热心地帮助她。
“我觉得如果大家都能够理智面对中日两国之间的问题,不针对和仇视对方整个民族的话,那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她说,之前在日本也发生过很多不好的事情,甚至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威胁到很多人的生命。但是大家都很明白,错误只是一个人犯的,怪只应该怪那个当事人。池聪美觉得,和中国学生相比,日本学生在对本国历史、地理这些方面的了解相当贫乏。这一点所有日本学生都应该多向中国的学生学习,毕竟自己祖国的历史是必须要了解的。
上智大学一年纪的饭野智子是第一次到中国来。她学的是法律,同时个人又对政治比较感兴趣,所以希望大学毕业后可以到政府部门工作。“我想要了解中国的环境情况,还有中国对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的看法。以后如果到政府工作了,我希望中日两国可以在这方面携手合作。”她认为上海很有大都市的感觉,而杭州风景很美,感觉很休闲、很舒服。
西崛正司团长被大家称为中国通,对中国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他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化非常博大精深。要了解世界,必须先了解中国。日本文化的基础和发展都来自于中国文化,可以说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祖先。”作为日中友好交流协会常务理事,西崛正司通过这些年和中国的交流、学习,对中日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说,过去,日本学术界认为两国文字“同文同种”,但这些年,这种认识却慢慢演变为“同文不同意”。即两国文字很相似,但含义却有所不同。同样,在许多细节方面,如筷子的摆放、毛笔的握法等,都能明显看出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至于大的方面,中国政府运筹帷幄,在全局的把控上做得非常好;而日本政府则善于制订短期的计划,缺乏战略性考虑。他认为,通过交流,中日双方可以在文化、科技各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西崛正司说,两国之间的关系对不仅影响日中两国,对世界也有着深远影响。2006年,安倍的破冰之旅打破了这一局面,中日交流也终于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他介绍,日本政府制定的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在今后5年间,邀请每年6000人次的学生到日本交流学习。其中,来自中国2000人,韩国1000人,东亚其他国家3000人。此次,由日本1000名青少年组成的友好访问团受中国政府邀请访问中国,对于增进两国间的友谊和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学习也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代表团杭州之行总计100人,几乎都是来自日本各高校的大学生。在前后三天的行程中,日本大学生们不仅参观了杭州西湖的秀丽风光,前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与中国学生交流,还深入到幼儿园、博物馆和中国人的家中进行探访学习。美轮美奂的西湖风光,优秀的历史文化,中国小朋友的京剧表演天赋,中国大学生的热情和友好,中国百姓的好客和家庭的富足,令这些日本大学生一路都止不住地惊叹。“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成为他们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