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福州12月17日电 (彭莉芳)旅日侨胞王锐铭,至今仍珍藏着32年前购买的一台福日彩电。他指着机身编码“F2D300401”介绍,这就是当年全国第一家中日电子合资企业生产的第一台20寸彩色电视,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王锐铭介绍福日彩电机身编码。彭莉芳 摄 在彩电被视作奢侈产品的时代,由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生产的福日彩电名噪一时,与熊猫、金星、牡丹并称中国彩电的“四朵金花”,引领时代风骚。 作为亲历者,日立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日本神户福建同乡会顾问、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常务副主席王锐铭,近日向中新网记者将这台彩电背后那段由“以侨引外”所谱写的中日合资往事,娓娓道来。 改革开放初期,福建计划以市场换技术来提升本省电子工业技术生产水平,拟以福建电子设备厂为基础寻求与国外企业合作。为此,当时省内负责开放引进外资的领导干部联系了王锐铭。 王锐铭祖籍福建福清,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在其父亲的公司东荣商行从事中日之间的民间贸易。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父子二人经营的东荣商行迎来发展机遇,“在对祖国出口业务上,我们的公司一直是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以下简称日立)的代理商之一”。 1979年,在王锐铭的牵线下,福建经贸交流团顺利赴日,开启了对日立电视机生产线的参观考察之旅。其间,交流团问询了引进日立电视机生产技术的可能性,对方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合作意向。此后几番与日立公司的往来考察,都是王锐铭在其中协助行程安排、沟通、翻译。 “因无先例,和日立公司谈判时,在外销比例等关键问题的谈判上多次陷入僵局,当时社会舆论对合资之事也议论纷纷。”经一年多的谈判协商,1980年12月13日,各方于福州正式签约成立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协议由福建电子设备厂出地、出厂房,日立公司和东荣商行等出钱、出技术。 在计划经济的土壤上,想让合资企业这棵舶来树得以成活,仅有钱和技术是不够的。王锐铭坦诚地表示,合营模式下,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双方在生产管理、交流等方面存在诸多冲突,而旅居国外的侨胞,不仅熟悉国外企业的需求与期望,也了解国内的用人管理,在双方关系的磨合中如同润滑油一般,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与价值。 “为家乡引入首家中日合资企业,乃我福州游子责无旁贷之举。”王锐铭打趣自己,“就像媒人,不包生,但竭尽全力、尽善尽美。” 在外资和技术的加持下,当时的福日彩电发展一日千里,曾先后创造了18项中国彩电技术的第一,被誉为全国行业的技术先驱。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电视机告别了往日的热潮,福日彩电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公司将企业主业转移到新成立的日立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几经转型,如今仍在为福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王锐铭此番回馈桑梓的引资引技行为,亦推动了东荣商行与日立集团在福建合作项目的进一步拓展,双方在1981年12月签订了厦门东渡集装箱码头的第一号集装箱第一泊位的建设,在1983年与福建省闽东电机集团合资成立福建日立工机有限公司(现福建高壹工机有限公司)、广州日立工机有限公司(现广州高壹工机有限公司)等。王锐铭还代表东荣商行与当时的福建省外贸局达成协议,共同筹建福建外贸中心酒店。该家福建省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在1985年正式建成启用。 自20世纪80年代起,王锐铭便与父亲持续为家乡学校捐资,用于校舍建设与教学器材补充。2009年,王锐铭向福州大学捐赠100万港元,助力八方物流学院教师科研及学生学业,该学院特设立“王锐铭奖学金”。 如今,常年往返于中日开展贸易工作的王锐铭,仍在凭己之长,强化桥梁作用,引更多外商赴榕考察投资,助力家乡建设,“从我数十年亲身经历看,投资家乡不仅是华侨华人对桑梓的回馈,也是个人发展的良机。”(完) |
一台彩电的“以侨引外”中日合资往事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赵乐际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
日方提出希望再次租借大熊猫 中国外交部回应
“解读新时代中国——中日学者智库研讨会2025 in 大阪”举行
在川日资企业恳谈会成都召开 推动经贸合作
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小林国雄看好盆栽传播
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访问对外友协
刘建超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访华团
大阪世博会四川活动周正式启动
中日民间组织举办45周年友好条约纪念活动
中日联合摄制纪录片《和平之路》,促进历史和解
中日联合举办“友好城市”论坛,深化地方合作
中日达成中小学姊妹学校共识,促进青少年交流
扬州直航大阪 瘦西湖与难波的白昼之约
李熙燮谈中日韩合作:以同舟共济精神为引领
中日韩合作不断前行 颜亮寄予厚望
中日学者联合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中日友好协会与携程推出“友好自驾游”,吸引中国游客
中日青年动漫交流营在东京开幕,吸引中国留学生
中日友好协会在青岛举办“日本文化节”,吸引中国家庭
东京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中日文化周”,促进学术交流
中日友好医院与东京大学合作,推健康交流项目
中日高校动漫交流赛在东京开幕,吸引留学生
上海举办“中日茶文化节”,促进民间交流
中日友好协会举办“2025微博文化交流夜”,表彰明星贡献
北京大学与茨城县深化友好交流,吸引中国留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