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胡同里的艺术家:木版画里的可爱中国
人民网北京8月3日电 (陈思、玄番登史江)左手鸟笼右手蒲扇,身穿白背心顶着啤酒肚……是夏天纳凉的大爷吗?不,是大熊猫!在日本木版画艺术家丁未堂的笔下,拟人化的大熊猫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时而化身老北京胡同里遛弯儿的大爷,时而置身于古代,在故宫驻足思考人生…… 图为丁未堂创作的熊猫系列明信片。人民网 玄番登史江摄 丁未堂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了三年木版画,毕业后选择留在中国工作。在北京颇具历史的胡同杨梅竹斜街的一家名为“乾坤空间”的艺术工作坊里,展示着丁未堂画作里可爱又生动的中国。 源于热爱 “中国色彩的生命力令人震撼” 图为丁未堂的木版画作品《婚礼车队》。丁未堂本人供图 提到年画,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白白胖胖的娃娃抱着一条金鱼的画面。丁未堂来中国的理由之一,就是喜欢杨柳青木版年画。除了杨柳青木版年画,丁未堂还被解放前后流行的黑白宣传画所吸引。听说中央美术学院有一位教授是画宣传画的名家,丁未堂就慕名来到中国,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 中国美术有什么吸引力?在丁未堂看来,是“色彩”。“中国美术的色彩,太令人震撼了。是那种扑面而来、直击心灵的生命力。” 丁未堂说,如果能够回到古代,她最想去汉代亲眼看看那些汉墓里的画像砖。“那些画像砖和石像,经过了千年的时光,依然有震撼人心的美。尽管色彩和形状很朴素,但我能感受到它们的力量。创作那些‘作品’的审美眼光,是中国美术的根基所在。” 步履不停 “我不会放弃木版画,还要把它传承下去” 图为丁未堂的木版画作品《春运火车站》。丁未堂本人供图 在工业化时代,很多工艺品已经实现了机器批量生产。但是丁未堂制作的木版画作品,还是按照传统方法,手工制作。“乾坤空间”的经营者王京介绍,从雕刻木版,到套色,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因为是全手工制作,做出的成品几乎没有两张完全一样的,这也是手工的魅力所在。“她坚持用传统方法向大家展示这种工艺,用画作将可爱美丽的中国展现给外国的朋友。无论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还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都做出了贡献,是很值得尊敬的。” 在丁未堂的作品里,不仅能看到传统工艺,也有很多潮流的点子。最近,丁未堂在尝试用夏布作画。“其实在日本奈良时代和中国唐代,夏布是非常常见的衣物面料。现在人们不再穿夏布导致生产量急剧减少,甚至快要消失了。我想把它们做成作品,用我自己的方式把它们留下来。”丁未堂说,“说到创新,其实我在创作中没有这个意识。创作对我来说,就是和自己手艺的较量和比拼。我不会刻意去迎合当下的流行,或是给自己设定目标,我只是选择最近感兴趣的材料,然后做成好的作品。” 图为丁未堂创作的木版画及木版。人民网记者 张若涵摄 除了创作,丁未堂现在也开始开班授课。丁未堂认为,她现在研究的濒临失传的技艺,是千百年前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而把这份技艺传给更多热爱的年轻人,“是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曾有同学问丁未堂,“听说很多日本女性结婚后就不再工作了。等你毕业回到日本,肯定也不会再做木版画了。” “我想对当时的同学说,我不仅没有放弃木版画,还找到了自己的风格,我会一直画下去,”丁未堂说。 |
胡同里的艺术家:木版画里的可爱中国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赵乐际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
日方提出希望再次租借大熊猫 中国外交部回应
“解读新时代中国——中日学者智库研讨会2025 in 大阪”举行
在川日资企业恳谈会成都召开 推动经贸合作
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小林国雄看好盆栽传播
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访问对外友协
刘建超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访华团
大阪世博会四川活动周正式启动
中日民间组织举办45周年友好条约纪念活动
中日联合摄制纪录片《和平之路》,促进历史和解
中日联合举办“友好城市”论坛,深化地方合作
中日达成中小学姊妹学校共识,促进青少年交流
扬州直航大阪 瘦西湖与难波的白昼之约
李熙燮谈中日韩合作:以同舟共济精神为引领
中日韩合作不断前行 颜亮寄予厚望
中日学者联合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中日友好协会与携程推出“友好自驾游”,吸引中国游客
中日青年动漫交流营在东京开幕,吸引中国留学生
中日友好协会在青岛举办“日本文化节”,吸引中国家庭
东京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中日文化周”,促进学术交流
中日友好医院与东京大学合作,推健康交流项目
中日高校动漫交流赛在东京开幕,吸引留学生
上海举办“中日茶文化节”,促进民间交流
中日友好协会举办“2025微博文化交流夜”,表彰明星贡献
北京大学与茨城县深化友好交流,吸引中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