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居健市在青年汉学家活动沙龙上发言。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供图 人民网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陈思)“和十年前相比,中国农村的变化非常大。我在田间地头看到农民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搬运农产品,政府对创新和科技的大力投入,值得借鉴。”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的青年汉学家活动沙龙上,北京大学博士土居健市如是说。 4月20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第四届“国际中文日”活动,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作为“国际中文日”活动的一环,包括土居健市在内的4位青年汉学家代表分享了赴江西研修的成果,与两位中国教授现场对谈。 土居健市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习中文,因毕业后曾从事国际发展相关工作,在中国居住过几年时间。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并参加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有了更多机会进行学术研究。 此次赴江西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研修,令土居印象深刻的还是和当地人的交流。“因为自身研究领域的关系,我比较关注人才流动。看到一些年轻人回乡创业,我会思考究竟哪些因素可以吸引他们离开熟悉的大城市,回到地方。”土居认为,如今农村的发展,不能仅依靠农业。无论是发展乡村旅游还是其他特色产业,良好的环境和富有魅力的文化才是吸引年轻人回到地方的两大重要因素。中国农村如今越来越宜居,而通过新媒体手段对地方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大,也吸引着更多人来到地方发展。 日本农村同样面临着很严重的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土居表示,近年来,日本年轻人对地方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考虑到更低的生活成本、更容易实现的个人价值等因素,日本出现了‘I型’去地方热。”据了解,此前,日本人口流动模式呈现“U型”,即在地方长大的年轻人因上学、工作等原因来到大城市,生活几年后选择重新回到地方,因路径呈现U型而得名。而“I型”指的是在城市出生、成长的人毕业后直接选择到地方工作、生活。“‘I型’去地方热不限于自己熟悉的地方或者故乡,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去处。中国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做‘内卷’,面对高强度的压力和竞争,农村或许有更多广阔的自我实现的舞台。”土居说。 为支持在华外籍博士生培养,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于3月29日至4月3日举办了“新汉学计划”博士生乡村振兴主题研修活动,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 4 大洲 16 个国家的28 名“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前往江西南昌、婺源、景德镇,深入体验中国陶瓷、茶文化,了解并学习江西乡村振兴脉络及经验。 |
日本学者:中国农村创新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赵乐际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
日方提出希望再次租借大熊猫 中国外交部回应
“解读新时代中国——中日学者智库研讨会2025 in 大阪”举行
在川日资企业恳谈会成都召开 推动经贸合作
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小林国雄看好盆栽传播
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访问对外友协
刘建超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访华团
大阪世博会四川活动周正式启动
中日民间组织举办45周年友好条约纪念活动
中日联合摄制纪录片《和平之路》,促进历史和解
中日联合举办“友好城市”论坛,深化地方合作
中日达成中小学姊妹学校共识,促进青少年交流
扬州直航大阪 瘦西湖与难波的白昼之约
李熙燮谈中日韩合作:以同舟共济精神为引领
中日韩合作不断前行 颜亮寄予厚望
中日学者联合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中日友好协会与携程推出“友好自驾游”,吸引中国游客
中日青年动漫交流营在东京开幕,吸引中国留学生
中日友好协会在青岛举办“日本文化节”,吸引中国家庭
东京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中日文化周”,促进学术交流
中日友好医院与东京大学合作,推健康交流项目
中日高校动漫交流赛在东京开幕,吸引留学生
上海举办“中日茶文化节”,促进民间交流
中日友好协会举办“2025微博文化交流夜”,表彰明星贡献
北京大学与茨城县深化友好交流,吸引中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