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11月29日电 (孙璐、叶习民、吴颖)“当时,我对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非常感兴趣,但不会说中文,因此非常希望有一个学习的契机。正巧此时,受到老师的邀请,我便参加了‘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活动。” “我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因此,我一直关心中日关系。进入大学后,为了成为中日友好的桥梁,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得知‘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活动之后,我便前去报名,并有幸成为其中的学生代表。” 夏日黄昏,东京都内中餐馆里,三人围坐,回忆数年前参加“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的往事,畅谈中日关系研究课题。这三人,一位是“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活动的发起人、旅日华人教授范云涛,另外两位是曾参加访华团的学生御器谷裕树和郭拓人。 “鉴真之旅”开启研究中国问题之路 正在庆应大学攻读博士课程的御器谷裕树从小与中国结缘。他第一次海外旅行,便是随父母去西安。那次旅行,让他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让御器谷裕树对中国的兴趣更加浓厚。刚刚升入初中的御器谷裕树开始自学中文,并喜欢上了“汉诗”(日本的中学教授中国古诗称为“汉诗”)。 2015年,受范云涛教授邀请,御器谷裕树参加了“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活动,与众多日本学生一起前往中国,追寻鉴真足迹,并与中国大学生进行交流。这次访华,使御器谷裕树对中国有了更为直观而深入的认识。 御器谷裕树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吴颖摄 御器谷裕树表示,在那之前,自己虽然曾多次去中国旅游,但在中国停留一周之久尚属首次。他说:“此前,我只是从表面上看待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对于每个人的价值观等并不了解。通过与中国学生实地交流,我对中国的印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发现,如升学和就业等,两国的青年学生实际上有着同样的烦恼,面临同样的问题。与中国青年学生的直接对话,让我感到非常宝贵,受益匪浅。” 参加“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活动之后,御器谷裕树决心开始深入研究中国问题,于是便在第二年,动身前往北京大学留学,学习中国历史和国际关系。他回忆说:“参加鉴真活动后至今的六七年,我一直在从事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可以说鉴真活动成为我与中国深度结缘的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出生于中国的郭拓人小时便随父母来到日本定居。在中日两国文化的熏陶下,大学毕业之后,他立志成为中日之间的“桥梁”,先后前往加拿大、中国和英国,研究中国问题,攻读相关学位。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作为志愿者协助“无国界医生”组织在日本开展工作,还曾作为日本代表团团员参加过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参加中日学生会议、日韩青年会议等青年交流活动。 2017年,郭拓人参加了“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并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协助了当年的活动运营。他说:“参加这个活动,不仅是因为我非常尊敬鉴真大师,也是因为我认为他所走过的道路,对于未来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非常有效。” 他回忆道,活动期间,与中国的大学生讨论未来应如何改善中日关系的一幕,令他印象深刻。当问到提起对方国家,首先想到哪些人物的时候,中国学生回答会想到动漫人物、偶像、艺人等,而日本学生大多回答想到政治家。他表示,“由此,我感受到,日本青年学生更多地是从政治角度看中国,而中国青年学生更多地是从文化角度看日本”。这使他体会到,对于理解两国关系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面就是“不是仅从一方的角度看问题,而是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中日关系”,这成为他日后留学中国和英国,研究中国问题的契机。 立志成为从中国视角观察中国的研究者 在参加“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活动的第二年,御器谷裕树进入北京大学留学。他回忆道:“由于是与中国的学生一起用中文上课,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完全听不懂。但后来,能够听懂的越来越多,最后甚至可以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在中国实地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成为非常宝贵的经验。” 这种经验不仅在语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对中国的认识方面。御器谷裕树说:“在前往中国留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日本,对中国的认识来源于日本视角,也没有思考过要将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但是,前往中国之后,置身其中仔细观察,从以往不曾有过的视角,获得了新的感受,颇有裨益。”他说,通过这样的观察以及与中国学生的直接交流,他意识到,“在中国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存在各种各样的主体,经济、政治都有不同的角度,需要综合地、而不是片面地看待中国问题”。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体验,御器谷裕树对中国的关心,逐渐从古代文化发展到现代社会,从经济问题拓展到政治问题。大学毕业后,他进一步升入硕士、博士课程,走上了专业研究中国问题的道路。 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御器谷裕树对于中日关系应有的方式,有着独自的见解。他谈到,“提起日本和中国,每个人的所想都会有所不同。说到日本,有人会想到日本政府,有人会想到富士山,还有人会想到生活在日本的人们。同样,提及中国也会如此”“人们的价值观存在于每个人内心之中,无论我是否对他们有所期待,我都无法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因为那是他们的本性。我更希望看到每个人都能活出自我,努力朝着他们的梦想和目标生活,而不是仅仅以中国人或日本人进行分类”“人们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此延长线上,如果能够以正向的方式交往,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关系”。 从中国的视角观察中国,从个人价值观的角度考虑中日关系,可谓是御器谷裕树作为年轻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的独到之处。他表示:“希望将来成为一名研究学者,继续专注于中国问题的研究。” 立志参与中日合作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课题 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课程期间,郭拓人的研究课题是《关于构筑中日间可再生能源政策中的战略互惠关系》。他说,“参加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经验,使我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因而开始关注可再生能源领域,得出的结论是,中日两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郭拓人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吴颖摄 他指出,“日本是技术大国。近十年,日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获得的专利,是处于第二位的美国的1.5倍,独占鳌头”,但是,“市场能力是日本的弱项”。相反,“中国的市场能力非常强大。但是,并非完美无缺,技术方面存在短板。如果日本的技术与中国的市场能够实现良好的结合,齐心协力地去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课题,将有益于实现无碳社会”。 郭拓人认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和领土问题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为了改善两国关系,两国领导人要考虑包括本国利益、与第三方关系等在内的各种因素,需要超越很多障碍。因此,他表示,中日两国“民间企业之间的交流、学术领域的紧密合作,在今后将变得更加重要”,“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在学术领域作出贡献”。 “我切实希望日中关系更加良好,希望日本国民和中国国民能够更加融洽。我想将此作为我毕生的工作,改善两国关系是我至高无上的使命和职责。因此,我希望在某一特定领域,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领域,成为日中关系的权威”,郭拓人这样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还说到,“迄今为止,我一直从日本的角度看日中关系,希望今后能有机会改变视角,从中国的角度看中日关系。除了中日关系之外,在攻读双硕士课程期间,我还在研究气候变化及难民问题。希望今后能以我的观点,为中日关系及这些问题作出贡献。希望能够推动日中两国密切合作,以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面临的课题,希望自身能够成为奠定未来基础的一员”。 范云涛教授指出:“青年研究学者,应在中日之间维系密切交流的同时,开展双向的、客观的学术研究。应共同拥有并保持这样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从何而来?这正是鉴真的精神,鉴真的教诲。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始终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信念,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若能如此,必能促进中日之间实现友好。” 期待两位研究中国问题的青年学者,能够踏寻1300年前鉴真大师开辟的中日友好道路,开创一番有益于两国向好发展的新事业。 |
踏寻鉴真之路 致力于理解中国的日本青年学者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在日中企协驰援日本石川县轮岛市 15吨“生命之水”传递中日友谊
中日韩合作专家对话会在首尔开幕
博鳌亚洲论坛|福田康夫:各国应加强交流合作维护自由贸易
2025九州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暨中日友城交流活动在福冈举办
持续27年 日本“紫金草合唱团”用歌声纪念南京大屠杀历史
凝聚共识 深化合作——日本有识之士期待日中关系延续改善势头
“美国优先”背景下,中日韩合作“值得倍加珍惜” | 国际识局
访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兼事务局局长泉川友树
以大格局、大方向、大智慧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中日融合-新派中餐展示洽谈会”在京举办 日资企业食品与中餐碰出新火花
日本大学生走进安徽合肥:感受科技魅力 体验文化交融
中国商务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时隔6年重启具有重要意义
李书磊会见日本立宪民主党代表团
《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3》发布暨年鉴工作座谈会在京举办
日本大学生在黄山“触摸”徽文化
王毅将出席中日韩外长会并主持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
“百名日本大学生看中国”活动在黄山启幕
日中之间加强多层次交流至关重要——访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亮相日本
第九届中日韩记者交流活动在东京举办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将呈现二十四节气作品
海南研学游受日本青年欢迎:“体验感很棒”
在华外国人谈中国全国两会:中国冰雪热将带给日本怎样的合作良机
第九届中日韩记者交流活动在京启动
从书中走向现实:一位日本学者的中国戈壁科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