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张丽娅)“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中日两千年的交往史证明,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人民网推出“亲历者说”访谈栏目,重温半世纪来友好合作历程,探寻如何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本期嘉宾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于铁军。 1994年,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在北京大学设立“国际关系研究讲座”研究生项目,于铁军因英语成绩较好“偶然”入选,成为该项目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入学前并没有想研究日本,纯属巧合。”于铁军笑着说。 在近30年的中日关系研究中,于铁军重点关注安全与防务领域,编写了《中日安全与防务交流:历史、现状与展望》《中日历史认识共同研究报告(战前篇):中日战争何以爆发》等学术著作。2010年之后,钓鱼岛问题成为中日之间一大不稳定因素。于铁军回忆说:“当时双方的公船有比较近的接触,很容易发生碰撞,如果不采取一些危机管控的措施,可能会擦枪走火。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可以做些什么。”2013年起,笹川日中友好基金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织中日双方专家学者、政府相关人员相继开展“中日海上航行安全对话” “中日东海空域安全对话”,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发布了系列报告,为日后中日危机管控机制的确立发挥了一定作用。 于铁军认为,领土争端、历史认知、国民感情、地区安保等多种因素交织,使得现在的中日关系复杂而脆弱,当前国际局势动荡,日本的发展以及中日关系都处在十字路口。今年年底,日本将出台第二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防卫计划大纲以及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于铁军表示:“日本或将对此前传统的专守防卫政策进行较大调整,令人担忧。希望日本客观理性务实地认识中国,渲染‘中国威胁论’对于构筑稳定、友好的中日关系是不利的。”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于铁军认为,这50年历程最大的特点体现在“民”上。“我们往往将中日关系作为民间外交的典范,‘以民促官’增强了中日关系的韧性,希望能够继续发挥‘民’的作用,充分把中日关系的韧性、和平友好的可持续性保持下去。” |
于铁军:民间交流增强了中日关系的韧性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赵乐际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
日方提出希望再次租借大熊猫 中国外交部回应
“解读新时代中国——中日学者智库研讨会2025 in 大阪”举行
在川日资企业恳谈会成都召开 推动经贸合作
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小林国雄看好盆栽传播
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访问对外友协
刘建超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访华团
大阪世博会四川活动周正式启动
中日民间组织举办45周年友好条约纪念活动
中日联合摄制纪录片《和平之路》,促进历史和解
中日联合举办“友好城市”论坛,深化地方合作
中日达成中小学姊妹学校共识,促进青少年交流
扬州直航大阪 瘦西湖与难波的白昼之约
李熙燮谈中日韩合作:以同舟共济精神为引领
中日韩合作不断前行 颜亮寄予厚望
中日学者联合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中日友好协会与携程推出“友好自驾游”,吸引中国游客
中日青年动漫交流营在东京开幕,吸引中国留学生
中日友好协会在青岛举办“日本文化节”,吸引中国家庭
东京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中日文化周”,促进学术交流
中日友好医院与东京大学合作,推健康交流项目
中日高校动漫交流赛在东京开幕,吸引留学生
上海举办“中日茶文化节”,促进民间交流
中日友好协会举办“2025微博文化交流夜”,表彰明星贡献
北京大学与茨城县深化友好交流,吸引中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