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日本花甲专家协力中国农业改革开放

作者:刘军国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2018-12-15 14:00:2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编者的话:1983年7月,邓小平发表“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自此,百业待兴的中国以海纳百川的襟怀开始向世界张开热情的臂膀,“尊重人才的价值,大胆使用外国人才”成为了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


1983年10月,在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建议下,中国科技交流中心与日本花甲志愿者协会建立了技术交流和引进日本退休专家的正式联系,并于当年为无锡自行车厂引进了第一名日本退休技术专家。此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日本花甲专家数千人次在中国30多个省、市进行技术指导和项目咨询。


农业领域一直是引进日本花甲专家的重点和最成功的领域。通过引进日本花甲专家,成功地实施了“京欣西瓜”“巨峰葡萄”“富士苹果”“丰水梨”“丰香草莓”等数百项引智项目。三十多年来,先后有两千多名日本花甲农业专家到各地传授技术,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引进的优良农作物品种及水果种苗。


宫本重信:在中国栽培日系草莓


宫本重信,1940年1月出生于奈良县,到中国指导农民种植草莓和蔬菜百余次,足迹遍及中国半数省级行政区,获得201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一直对中国充满向往。1979年,我有幸与中国结缘。那年5月,我作为日本草莓种植大县——奈良县天理农业改良普及所技术员应中国粮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之邀,作为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的一员,访问北京市和河北省。这次访华,非常受关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还专门向时任奈良县知事奥田良三发去公函,奈良县当地的报纸《奈良新闻》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在那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与中国相关大学研究机构交流,指导工厂加工罐头,指导农民种植草莓。当时河北省草莓种植量大约1000亩,由于草莓品种不佳,以及采用密植、大水漫灌等种植技术方面的原因,草莓腐烂较多,大都不适合生吃。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当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我指导当地农民设置专用的草莓母苗苗圃,并培养优质的幼苗,改善草莓田地的陇,移植后铺设麦秆,并使草莓的结果朝着同一方向等。


第二次访问中国是在1983年9月,这次我一个人从日本来中国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主要目的是普及草莓种植的基本技术、育苗、土壤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除技术。与四年前相比,当地的农业技术水平有了不少进步。


第三次访问中国是在1990年3月,我与另一名同事受保定市草莓研究所邀请,就草莓的大棚种植、引进新品种问题,连茬、育苗、病虫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奈良县政府退休之前,我作为农业技术员六次赴中国指导农民种植草莓,五次邀请中国媒体、农民和技术人员来到奈良县交流学习。2000年,我正式从奈良县政府退休,并出版了两本小册子,一本回顾自己作为农业技术员走过的40年历程,另一本回忆自己与中国交往的20年历史。原本以为退休后就无法与中国保持这份缘分,幸运的是我加入了日本花甲志愿者协会,能继续来中国交流。


近四十年间,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农业技术上取得的显著进步,中国农村面貌的大幅改观,中国农民生活水平跨越式的提高。我第一次去中国访问时,中国农村还非常落后,很多农民生活十分贫困,农业技术更是原始落后。而现在中国与日本相比,差距已非常小。


我之所以去中国指导农民提高农业技术,一是感恩,日本在历史上曾经从中国学到太多技术和知识,尤其是我的故乡奈良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二是补偿,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我希望能弥补。


与日本相比,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我需要充分了解中国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2014年,我结合三十多年在中国栽培日系草莓的经验,采用大量第一手数据,将自己在中国指导日系草莓的经验和技术编著成《草莓促成栽培技术》一书在中国出版。


盐崎三郎:上百次来中国指导栽种苹果


盐崎三郎:1938年出生于长野县,去中国百余次指导中国农民种植“富士”苹果,帮助中国农民脱贫致富,获得201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1960年,我只身一人前往青森县藤崎町的农林省园艺试验场从事苹果品种改良。此时日本国内市场上的8成苹果都是从美国引进的“国光”和“红玉”,而“富士”作为新品种并不为人所知。1962年,我带着几根“富士”苹果的接穗从东北支场回到了故乡长野县。我把“富士”苹果的接穗嫁接到自家果园的“国光”苹果上,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结出了“富士”苹果。我开始挨家挨户地推广,慢慢地,长野县果农都知道了“富士”苹果,他们开始扩大种植。


苹果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1997年,我在一位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朋友的推荐下,加入了日本花甲志愿者协会。这一年4月,我有幸访问中国,来到河南省兰考县给当地果农传授技术。当时兰考县是中国最贫穷的农村,农业技术非常落后,农民贫困程度超出我的想象。后来当我听说兰考县摘掉带了几十年的贫困帽子时,真心感到高兴,我也希望能有机会再去兰考县看看。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1997年8月,我受邀到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石门村指导当地农民开山拓荒,利用一年时间,在当地建成了20公顷的果园,种植了1.4万棵苹果树,2800棵樱桃树,并修建了灌溉装置。那个过程非常艰辛,最开始当地农民不了解果树种植的技术,不会剪枝。我于是跟当地农民慢慢接触,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日本种植果园的经历,大家的积极性慢慢被调动起来,都开始认真学习了。经过几年发展,当地作为水果产地不断发展起来。


我第一次去中国时,发现中国的苹果产量很大,但是质量不佳,个头小,口感也不太好。此后,我每年都会去中国五六次,到中国各地指导农民种植苹果。各地农民都非常认真地学习。如今中国超市里面的苹果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从个头上,还是从口感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中国不少地区,果园中苹果树的间距太近,导致它们无法自由生长,结果率不能令人满意。而在我的果园里,大多数苹果树的树龄都有几十年。其实,每棵苹果树只要管理得当,可以一直结苹果。我给每棵苹果树留下足够大的间距,让它们充分伸展枝头。


前后百余次去中国各地指导农民种植水果,我都是一个人前往。中国人民非常善良淳朴,很多普通中国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玉礼就是其中的一位。1997年,我第一次去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就认识了当地的人事局局长郭玉礼。后来又多次见面,1999年,当我第三次去商河县时,不小心感冒发烧了。他和医生、翻译彻夜陪着我。


最开始去中国时,家人担心我不习惯吃中国菜,给我带了很多方便面,但我每次都会带回来,他们知道我在中国非常适应。现在我的农场已经基本交给儿子经营,我把自己的更多精力用于指导中国果农。


香取茂男:见证中国农业发展


香取茂男,1958年出生于千叶县香取市,千叶县政府农林水产部专业普及指导室室长,长期从事果树栽培,具有丰富的果树栽培、管理经验。尤其擅长梨、蓝莓等栽培与果树修剪,2011年获得安徽省政府“黄山友谊奖”,2016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一名南京市副市长访问日本之际,对日本的梨等水果赞不绝口,希望我能去指导。1997年,我不到40岁,就加入了日本花甲志愿者协会,去中国农村指导中国农民种植梨、桃、葡萄、蓝莓等水果。


跟其他已经退休的花甲志愿者协会会员相比,我还在工作,我只能利用假期和调休等时间去中国。当周围其他朋友都在享受假期时,我前往中国做志愿者。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去过中国很多个省,但是次数最多的是安徽省。2005年起,我先后数十次前往安徽省指导,引进和培育蓝莓新品种35个,制定了蓝莓果园管理和生产等多项技术操作规程,帮助解决多项果蔬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问题。2010年冬天,我在癌症手术后尚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继续去安徽省指导中国农民。我多次前往安徽进行农业指导,蓝莓对气候、土壤等生长条件要求比较苛刻,江淮地区规模化种植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我和当地农业专家一起攻克了这些难题。结合生产实践形成相关标准,我指导安徽企业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项,制定地方标准4项,还集成一套蓝莓自有的标准体系,涵盖育苗、土肥水管理、修剪技术、田间病虫草害管理、采收等。


我非常喜欢作为农业技术员的工作,不管是日本农民,还是中国农民的一句“谢谢”,会让我对自己的工作价值有了更高的认识。我发现日本农民会对自己种植的农作物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研究,能够清晰地指导自己农作物的问题,并向农业技术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中国这方面也开始发展起来,令人欣慰。


在过去20多年,我去过中国60多次,亲眼见证了中国农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中国水果不仅产量有所增加,而且质量和附加价值也飞跃提升。中国农业大有可为。明年我将从千叶县政府退休,时间上更加自由,就能多去中国,继续见证中国农业的发展。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中日友好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浙商大日本文化体验中心开馆,

    日本企业积极参展进博会:在开

    四川自贡彩灯走进日本

    中国福建文化海外驿站日本站正

    《中国近代绘画巨匠——齐白石

    中日农业科技合作宁夏谱新篇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