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煮饭仙人”中国寻米记:凉了还好吃才是好米饭

作者:佚名  来源:新浪新闻   更新:2016-6-6 11:52:3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他和所有日本匠人一样,一生只做一件事,洗、淘、泡、煮、焖,一锅米饭完成。


煮米饭50多年,村嶋孟被人们称为“煮饭仙人”。


这位85岁的老匠人先后来到中国优质大米产地辽宁盘锦和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市,寻找最好吃的米。6月6日,村嶋孟东北寻米之旅告一段落,未来三年他还将在中国继续寻找。


新浪新闻极客全程记录了村嶋孟的东北寻米之旅。“煮饭仙人”是否能带我们找到那一份像一碗白米饭一样“淡淡”的匠人精神。


新浪对话日本“煮饭仙人”村嶋孟。


新浪对话日本“煮饭仙人”村嶋孟。


打破“铁则”


打破“铁则”


皮肤黝黑的梁艳先,是盘锦本地的农民,今年65岁。


“听说今天有外国的仙人来”,蹲在阴凉处休息时,梁师傅对新闻极客说。


盘锦的大洼认养农业基地,三位煮饭“高手”一个人一个灶台,早早地开始做准备,他们对面灶台的使用者还没出现。


说是“高手”对决,其实不过是媒体为了让这场两国煮饭人之间的民间交流更加戏剧化。


为何选择盘锦作为“煮饭仙人”的第一站。


原因是几年前的日本天价大米事件,让盘锦的“一目惚”大米一夜成名。


最好吃的米,会不会在这里诞生?有许多当地的“吃货”也闻讯赶来围观。


村嶋孟在盘锦选米。图片来自新华社。


村嶋孟在盘锦选米。图片来自新华社。


在选米环节,村嶋孟直接咀嚼生米判断米好不好吃。


最终他按照一贯做法,按比例同时选用4种米来煮饭。“没有觉得米有优劣,能做好米是对米饭的一种尊重,对种米人的人也是一种尊重。”村嶋孟说。


淘米,用力搓米,直至水质清亮没有混汤。


泡米,泡米是村嶋孟的“铁则”,一般为40分钟左右。但这次,村嶋孟竟然跳过了泡米的环节。


50多年间,村嶋孟煮饭有着许多不变的“铁则”:


早上4点开始在厨房准备,9点半开门营业;


为了保持味觉,不能吃太饱也不能饿着肚子煮饭;


坚持使用老式的铝锅灶台煮饭等。


村嶋孟密切注视火的状态,新浪新闻全程直播了米饭制作过程。


村嶋孟密切注视火的状态,新浪新闻全程直播了米饭制作过程。


对火的使用,村嶋孟也有一套说法:大火开始热锅,小火蒸20分钟左右,关了火再焖20分钟。


即便有这样的“套路”,村嶋孟煮米时也几乎一刻也不能离开,总是用手去感受锅子的温度。一位熟知村嶋孟的作家说,村嶋孟凝聚在煮饭过程的集中力,都好似在舞台上对一举一动都力求完美的演员。


这和中国人的铁锅大锅饭套路完全不一样。


对面的梁师傅,平日会在办酒席的饭店做多人份的铁锅饭,比煮饭仙人年轻20岁的他也有着丰富的煮饭经验。


梁师傅先是同时放入米和水,用小火,等到水沸腾,根据情况,适当加减水,然后盖锅焖煮,等到快要干汤的时候换小火,最后再闷上15-20分钟,做出的米饭会下回结出厚厚一层美味的锅巴。


两国煮饭“高手”的米饭几乎同时出锅。


品尝了两国煮饭人手艺的现场群众对新闻极客表示,两边的米饭各有所长,村嶋孟煮的米饭更香更鲜,而本地人煮的口感更好。


村嶋孟说,“同一个锅煮出来的米饭,每一锅都不一样。味道这个东西每个人有不同。”


与中国煮饭手艺人的“PK”,村嶋孟表示学习了不同的煮饭方式。


一份50年不变的菜单


一份50年不变的菜单


“煮饭仙人”从哪里来?


时间回到53年前。


村嶋孟将开了半年的煎饼店改成大众食堂。


从阪堺线有轨电车的寺地町站出来,往左转,走上一会,在一个街角,店门外挂着暖帘上写着“银饭屋”。


有昭和时代感的店面,村嶋孟一家在这工作和生活。


有昭和时代感的店面,村嶋孟一家在这工作和生活。


米饭40日元(按当时物价),味增汤20日元,鳗鱼烧100日元,加上各类配菜,构成了银饭屋的菜单。


这份菜单50多年几乎没有变过,他也没有再转行。


同样50年间没变的,还有这家店的成本费。


由于坚持使用最好的食材,自开店以来,一天所有收入中食物的成本费达到了55%。


“这在现在也是破天荒。50年就这么坚持下来的。”村嶋孟对新闻极客说。


也就是这种坚持使用最好食材的方式,让店里来了越来越多的常客,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少。


当然,这也和日本的饮食文化不无关系。


大众食堂,有一些像美国的家庭餐馆,来吃饭的人往往希望从这里找到家的味道。


10多年前,村嶋孟还没有蓄起白胡子,光着头,英气十足,那时候人们都称他为“煮饭名人”。


村嶋孟也不记得,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须鬓皆白。


一锅米饭出炉,米饭的蒸汽缭绕。


常年在银饭屋吃饭的客人开始称他为“煮饭仙人”。


什么样的饭才是好吃的米饭,村嶋孟用了一个简单的定义,“凉了仍然好吃的米饭才称得上银饭”。


“银饭”的说法从日文中也有出处,日文中,饭有很多种说法,最次的一种称为“meshi”,其次在饭的前面加上敬语,中文写作“御饭”,最好的饭直译为“银舍利”,舍利是佛教用语,翻译成中文有骨头的意思。


佛教认为骨头回归土地,能够肥沃土地滋养谷物,养育生命,因此也就认为这些稻米谷物像舍利一样圣神。


这样的说法随着佛教传到了日本。而之所以叫做银舍利,可能是因为当时日本许多穷人只能吃粗粮,稻米对于他们来说是种奢求,香喷喷的米饭出锅时会闪闪发亮的散发银色光芒。


像这样的米饭,在村嶋孟的店里一天最多卖500碗米饭,早上9点半开店,客人就络绎不绝。


直到2016年4月,村嶋孟突然宣布闭店。这一消息据说让日本媒体炸开了锅。


大佬的饭局


大佬的饭局


5月25日,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口外,许京一连抽了好几根烟,这时距离村嶋孟一家乘坐的飞机抵达还有半小时。


许京是商务部国际品牌中心的主任,也是促成“煮饭仙人”来华的关键人物。


说起究竟村嶋孟为何会来中国,许京神秘地说,“这是我和老爷子之间的秘密”。


村嶋孟夫妇在北京四合院内的照片。


村嶋孟夫妇在北京四合院内的照片。


许京说,第一次听到“煮饭仙人”的故事是在自己大病一场之后,“生病的时候只能吃流食,特别的想吃一碗白米饭”。


对于一碗白米饭的两种不同执着,成为此次东北寻米的原点。


据许京说,村嶋孟也因此签了人生的“唯一一份合同”。


至于两人之间约定的秘密,从两人不同场合的发言也可能一窥端倪。


许京发来的一封有村嶋孟署名的“致东北三省父老乡亲书”中,村嶋孟提到“要为日军在华所犯罪孽赎罪”,“如果东北大米一斤能多卖出一元钱,也将是我此生最大幸福”。


在新浪新闻与老先生进行对话的直播中,曾游历世界各国的村嶋孟也坦言,虽然现在上了年纪,耳朵也不大好使,依然有“少年般的精神”,希望活到老学到老。


“唐代很多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将技术、礼仪带到中国,如今的中国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村嶋孟说。


在华期间,村嶋孟一家住在北京新街口附近的一个四合院内。


据说,四合院的主人是被“煮饭仙人”故事“圈了粉”,主动提供免费住宿。


“接下来的三年也会将制作银饭的技艺在中国进行传播,并进行厨艺的交流。”村嶋孟说。


许京介绍,村嶋先生可能还会举行不定期的饭局邀请各界人士来品尝。


潘石屹和村嶋孟的第一次见面,两人紧紧抱在一起。


潘石屹和村嶋孟的第一次见面,两人紧紧抱在一起。


第一个吃到“煮饭仙人饭局”的名人可能就是潘石屹了。


不过,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另一个饭局。


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潘石屹和村嶋孟第一次见面,两人紧紧抱在一起,好像多年不见的老友。


这场的欢迎会整容强大,同框出现的还有牡丹江和宁安市的领导们。


黑土地集团创始人孙强赠与村嶋孟书法作品。


黑土地集团创始人孙强赠与村嶋孟书法作品。


而出席晚宴的村嶋孟一家并没有吃饭,而是提前离席了。


原来,由于平时的开店习惯,村嶋孟一家会在下午四点吃个简单的晚饭,这一天就不再吃东西了。


潘石屹次日围观了仙人煮饭全过程,也品尝了“银饭”。


在谈到米饭的记忆时,有过饥饿记忆的潘石屹对新闻极客表示,曾因为米饭太好吃而吃太多长胖了,近几年才通过健身瘦了下来。


村嶋孟先生的随笔。


村嶋孟先生的随笔。


“乐在一碗中”


“乐在一碗中”


找米之旅,让村嶋孟完成米饭代言人形象的转变,不久的未来,他还将帮助电饭煲的研发。


北京四合院里,他们特意为老爷子准备了量身定制的灶台,灶台不远处的桌上,摆放着村嶋孟从东北回来以后写的字,其中一张写道“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真味只是淡 ,乐在一碗中 ”。


前三句来自明代学者洪应明先生的《菜根谭》。


说来,《菜根谭》这部一部中国的清言小品集,几百年间,时隐时现,险些失,却在日本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珍视,和《孙子兵法》同为日本企业家尊崇的经典之作。


最后一句“乐在一碗中”,则是来自于村嶋孟30多年以前来到西安时买下的一副字画上所写的,作者无从考究,但这竟成了他一直以来的煮饭“理念”。


(新浪《新闻极客》 張穎倩 报道)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