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活动现场
■市民参加环保活动的重要性
――大石先生,请介绍一下此次您来中国所负责项目的有关情况。
从2010年开始,JICA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作开展城市典型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及示范试点项目。这个项目的最终成果--政策建议书(政策大纲)将会提供给国家发改委,以便在制定该领域的十三五计划时作为参考。虽然现在项目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但是在推行之初却并不是十分顺利。本项目在中国的4个城市(浙江省嘉兴市、山东省青岛市、贵州省贵阳市、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多个垃圾分类试点活动。例如,通过与当地市民的合作,我们开展了意在强化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以及提高资源化利用意识的垃圾分类实验。一开始,很多市民都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面对市民的疑问,我们除了与当地政府积极合作,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进行讲解外,还通过问卷调查提炼出了关于普及垃圾分类的课题并研究了相关对策方法。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认识到由于市民收入水平、社区管理方式的不同,在对垃圾问题的理解和分类行动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也认识到了需要根据这种差别,讨论建立灵活的垃圾分类原则的必要性。我们还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普及和宣讲活动,进一步加深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其实不仅是垃圾分类,想要进一步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将环保意识植入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环保从我做起。
■正因为环境问题不能轻而易举的解决,所以更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十年多的时间里,您曾经到中国各地进行实地调研。我想您也注意到了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您如何看待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经济现在发展的很快,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中国国土广,人口多,使环境治理跟不上步伐。如果今后继续优先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话,恐怕将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大家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对环境问题的社会公共责任感,为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出一份力。但环境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上世纪60年代,日本也经历过严重的大气污染,并通过了很长的时间解决问题。但是不是说可以直接拿日本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套用在北京治理大气污染上呢?答案不一定是肯定的,北京形成大气污染的过程很复杂,因此治理起来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严谨的观测和数据分析,采取合理的对策,不能生搬硬套别国的经验。也正因为如此,JICA目前在大气污染对策等领域与中国政府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开展合作,通过中日专家间的技术合作,努力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对策方案和建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