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you.kantsuu.com/UploadFiles_5346/200905/20090504160056591.jpg)
4月29日、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访问中国。天安门城楼前依照惯例,同时升起日本国旗和中国国旗,引起许多游人的好奇和不解,他们不清楚日本首相到访。悬挂日本国旗,给五一前夕的北京带来一些国际化的气氛,也昭示着中日关系尽管充满曲折复杂,但是依然需要前行。
太阳旗是日本国旗,旗面为白色,正中有一轮红日。日本国旗寓意丰富,日本人解释为白色象征正直和纯洁,红色象征真诚和热忱。日本国一词意即“日出之国”,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传说日本是太阳神所创造,天皇是太阳神的儿子,太阳旗就来源于此。
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唐朝皇后武则天将其国名改为“日本”。
公元8世纪时,这面旗帜就开始为天皇使用,当时称作“天皇旗”。之后日本侵略朝鲜时悬挂的就是这面太阳旗。19世纪中叶开始,太阳旗逐渐成为代表日本的旗帜,所有日本船只都开始悬挂。太阳旗也曾经是日本军旗,伴随日军的铁蹄燃烧了中国许多地区,成为中国人关于日本侵略的恐怖记忆的缩影。在中国,因为这个旗帜的图案像一块圆形的膏药贴在白布上,过去中国卖膏药的商铺更以极为相似的白地黑圈旗作为幌子,太阳旗又被老百姓称为“膏药旗”,含有贬义。二战结束后,由于其在侵略战争中的象征意义而备受争议,因此迟至1999年8月13日才正式被确定为日本国旗。
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对日本人印象也非常不好,尤其是看到醒目的太阳旗心里更不好受。“如果悬挂太阳旗的汽车行驶在中国城市和农村,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
1956年10月,北京举行日本商品展览会悬挂了太阳旗,还有解放军站岗守卫,晚上要降下来修整,脏了给换。许多群众看到后一下愣住了,心里难受,不乏抗议反对的,还抠掉商品说明书上的太阳旗标志,每天要求降下太阳旗的来信高达30厘米,有关方面于是耐心教育宣传。而在两年后的1958年4月,长崎中国产品展览会会场上,两名日本暴徒闯入将中国国旗扯下,造成侮辱中国国旗事件,引起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慨。
由于日本国歌、国旗和过去的侵略历史有牵连,许多日本老师和学生也拒绝起立升国旗、唱国歌。因此,右翼主张立法强制中小学生唱国歌、升国旗,坚决抵制的老师受到处罚。而中日民间一旦发生纠纷,都容易把对方国旗作为发泄的对象。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期间,出现焚烧日本国旗的事件,与此同时,中国观众把中国国旗满地乱扔,显得十分粗鄙。
有的中国人认为,在中国升日本国旗,无疑让日本右翼高兴。不过根据相互承认的国际外交原则,在外事、体育等大型活动场合都需要同升共挂各国国旗。
1972年9月25日,在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中国的欢迎仪式上,许多人听到中日两国国歌,看到共同升起的两国国旗,不禁想起两国的恩怨,激动地洒下热泪,也深深企盼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并肩前进,两国国旗永远在一起飘扬。
北京天安门国旗班第八任班长、天安门广场30米新旗杆升旗第一人赵新风担负了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升旗的培训任务。他认为,“青少年升旗手是青少年中的精英群体,也是未来的社会栋梁,他们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他们怎么看待对方国家的国旗,如何对待对方国家的同龄人,这些实际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日两国人民的情感和交往。”
为切实增进中日两国青少年的了解和友好,树立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时代意识,赵新风希望举行中日两国青少年升旗手交流互访活动,同升两国国旗。
而今,在中日两国外交互访、商务活动、体育比赛中,中日两国国旗都共同升起出现。麻生太郎等历届日本首相访华,天安门作为中国最庄严神圣的场合也共同升起中日两国国旗,这不仅是国际礼仪的需要,也是中日两国实现互利互惠、精诚合作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提出“组织实施好两国青少年大规模交流计划,为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播下希望的种子”。他还对麻生太郎说,中日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