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交流 >> 正文

中日友好睦邻的关系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作者:未知  来源:中新网   更新:2009-4-30 15:49:3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中新网4月30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30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对于中日两国来说,不忘历史、正视历史的目的不是牢记仇恨、坚持仇视,而是追求和平、谋求发展。因此,当对方有了善意的行动后,应该大大方方地传递给对方感恩图报的讯号,把内心恩有重报的心理凝聚成一种具体的行动,把过去遮遮掩掩的模糊心态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致谢表达。这样,中日友好睦邻的关系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文章摘录如下:

  樱花盛开的四月,拥有460名中国留学生的名古屋大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李天然。引人关注的是,李天然总领事在对该校新任校长滨口道成教授履新表示祝贺,期冀“名大”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合作的同时,更以一名中国驻日外交官的身份正式向名古屋大学全力救助身患重症的中国留日博士生一事直抒谢意,对日方积极的医疗援助坦诚表示感谢。

  这个看似微乎其微的外交细节背后,凸显出中国在处理中日关系问题的时候,对应谢之事都开诚布公地表达谢意,体现出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所具有的知恩必报、睦邻友好的优秀传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迅速伸出援助之手。日本作为第一个致电慰问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国家,日本救援队作为抵达四川灾区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给受灾的近邻解囊相助令人动容。

  作为对于日本此番义举的回赠“礼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2008年在日本北海道举行的八国集团(G8)峰会期间,把首次外事会见活动给了救援汶川震灾的日本国际救援队和医疗队,并对他们的崇高人道主义精神和敬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知恩必报的悠久传统。

  历史也有这样的记载,作为日本对华援助的重要载体,从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宣布对华援助开始,日本利用政府开发援助(ODA)在中国的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建设、农业项目、环保合作与人才培养等众多方面给予资金与技术的大力支持。从京秦铁路电气化改造、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到上海浦东机场、武汉长江第二大桥,ODA受援项目遍布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

  但是,日本在中国改革开放年间的这种援助行为,曾因一些历史因素、民族情绪、特别是一些日本政治家的行为而被曲解,以致在中国援助规模宏大,得到谢声甚小。为此,日本一些人耿耿于怀,念兹在兹,不知多少次埋怨中国不知答谢,也直接影响了后续的援助行为。

  其实,尽管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但现实毕竟是变化中的历史,而变化中的历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不忘历史,正视历史的目的不是牢记仇恨、坚持仇视,而是追求和平、谋求发展。因此,当对方有了善意的行动后,应该大大方方地传递给对方感恩图报的讯号,把内心恩有重报的心理凝聚成一种具体的行动,把过去遮遮掩掩的模糊心态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致谢表达。这样,中日友好睦邻的关系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中日友好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中日友好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