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日农业科技合作宁夏谱新篇

作者:陈思 文章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9 17:55:4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我承包了200多亩玉米地,侧条施肥技术不仅省工、省肥,还能增产,每亩地下来能节省各项成本近300块钱呢。”面对记者的询问,宁夏青铜峡市陈袁滩村种植大户陈学义喜笑颜开。


9月的宁夏,披上金黄外衣的树木在蓝天的映衬下夺目耀眼,颗粒饱满的稻谷压弯了枝头,时而迎风招展,像是在诉说着又一个丰收年。科技部中日技术合作事务中心柏燕秋处长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相关人员来到宁夏,以侧条施肥技术在宁夏的蓬勃发展为契机,探讨中日科技合作更多的可能性。



贺兰县一处稻田画(资料图)


日本技术革命助力宁夏发展生态农业


“天下黄河富宁夏”,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有937公里流经宁夏境内。这里黄河水势舒缓,少有决口之患。宁夏面积不大,6.64万平方公里,110万亩水稻田点缀其中。宁夏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的历史悠久,自古便有秦渠、唐徕渠等水利设施。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渠工程遗产名录。黄河养育了宁夏一方百姓,也绘就着“塞上江南”的美丽画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进、研发和推广环保型农业技术,是实现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为此,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中日农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从2009年开始启动“JICA中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二期-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将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出资从日本调配的第一台水稻侧条施肥插秧机,空运到宁夏的项目示范点,并多次派专家在宁夏开展该技术的田间试验。侧条施肥技术引进宁夏后,科研人员不断引进、吸收、消化、改良、创新,获取了大量的技术参数。随后,多家中日合资农机企业,如井关农机、洋马农机、久保田农机公司等,先后于2012年起纷纷在中国上线开始生产插秧机的配套施肥装置。除了项目无偿提供的几台机械,陈学义还自掏腰包十几万元另外购置了一台日本的机械。如今这台“井关”牌侧条施肥机一到春耕时节,仍步履不停,哼唱着奋斗的最强音。


“省工、省种、省肥、优质、高效,侧条施肥技术的优势很明显,看得见摸得着,能给农民和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王芳告诉记者,如何解决农业面源污染,让农民节本增效增收,是她和团队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自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带着技术、专家、设备来到宁夏,王芳便一直积极在各地奔走推广。目前这项集播种与施肥于一体的环保农业技术在银川市兴庆区、吴忠、灵武、青铜峡、永宁、中宁、贺兰等种植核心示范区累计推广面积达5-6万亩。


距离银川市往南大约56公里的吴忠市有个黄沙窝村,在村支书王万智的带领下,全村600户村民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集体成立了合作社,统一采购侧条施肥机、科学种植水稻,还把部分农田作为制种点,育种后再往外销售,真正实现了从“种田吃饭”到“种田赚钱”的转变,眼看着收入提高了,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起劲儿。



王万智介绍侧条施肥技术在黄沙窝村的应用


“当时王芳研究员找到我,讲了很多侧条施肥技术的优势。2014年,我们一些村干部半信半疑,首先小范围尝试了侧条施肥技术,到第二年有了成效之后,很多村民也自发加入进来了。”王万智说,从2014年的50亩到次年的1200亩,今年全村7000多亩地用上了这个技术。


据了解,黄沙窝村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随着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种田的劳动力主要是5、60岁的中老年人。“这个技术播种和施肥能一次完成,省工又省力;机械播种施肥的精细化程度高,不浪费种子,也不存在肥料施多和少施的情况,而且后期无需追肥,肥料在秧苗一侧呈条状集中分部,能有效减少肥料养分流失,省种又省肥,还能提高8%-10%的产量,村民都把这个好用的技术称为‘傻瓜技术’。”王万智说,用上侧条施肥技术后,每户每年平均能够增收4000-6000元,这对黄沙窝村的村民来说不是个小数字。


在王芳看来,这项技术最重要的影响还是对土地污染的控制。肥料利用率提高了,肥料就可以少用,肥料中氮磷钾下渗到土地中的量就能降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民们也都开始懂得这个道理。把秸秆制作成草方格防风固沙,或者制作成大棚用的草席子反哺农业,我们更要在源头上控制污染,还大地绿色、清洁和美丽。如果每亩地能够减少30%-40%的肥料使用,对降低土壤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建立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王芳说,侧条施肥技术正在成为宁夏农业的新名片。




[1] [2]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