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青春无悔的日本青年志愿者:与中国结下深厚情谊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1 7:20:4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20年来,一批又一批日本青年志愿来华工作,与中国结下了深厚情谊,让我们记住他们—— 

    12月19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来了30多名日本年轻人。他们前来参加中国大使馆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联合举办的“日本对华派遣青年海外协力队员20周年纪念大会”。 

    久保田亮,高高的个子,微黑的脸,看上去像个运动员。一问果真是棒球专家,作为海外协力队员在河南省新乡市担任了两年棒球教练。他今年9月份回到日本,现在工作还没有着落。记者问他,去中国前有没有为自己前途感到担心?他轻松地说没有,因为他一直想到日本以外的国家尝试做各种事情。记者又问,在中国的经历对他有什么意义?他说,在中国他渐渐感到,所有地方的人都是一样的。他并不是作为“日本人”和当地的“中国人”打交道,更多是人与人之间,以及共同爱好棒球的人之间的交往。 

    石山洋子原是一名护士,参加日本海外协力队后,被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当老师,学生中有70%是维吾尔族。当初她听说自己被派到新疆时,起初有些担心能否适应,刚到那里的时候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当地的人们热情亲切,不久她就习惯了那里的生活,两年中她把新疆都走遍了。 

    饭牟礼浩一在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了两年日语。他笑着说,他喜欢挑战新的机会、新的生活,在中国的两年过得非常愉快。 

    松井爱子穿着中式服装。她在河南省开封市的一个幼儿园当了两年老师。她为大家吹奏了中国的民族乐器葫芦丝,一曲《湖边的孔雀》赢得热烈掌声。她说葫芦丝是在云南买的,吹奏则是在河南学会的。 

    金裕美在湖南的吉首大学教了两年日语。说起与中国学生的关系,她现在还激动不已:“回国的时候,学生们租了两辆大巴客车一起送我到机场,那种热情难以言表。现在我每天都在网上同中国学生交流。” 

    羽田一三男原来是京都的汽车维修技术员。20年间他干了15年海外青年协力队的工作。“第一次当协力队员去中国是1989年。干了两年回到京都,觉得一发不可收,又回到中国呆了4年。回国后一直从事与青年海外协力队相关的工作。” 

    一段海外志愿者的经历,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比起高调的理想主义,他们更注重个人感受。一段在中国的工作生活体验,使他们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使他们成为中日两国普通人相互了解的媒介。让我们记住他们,青春无悔的海外志愿者。(本报东京12月19日电/驻日本记者 于青 刘畅) 

    《人民日报》 ( 2006-12-20 第07版 )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