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九旬日本老人来宁波110多次 筑起中日友好之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宁波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10 9:14:2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今年91岁的日本友人村上博优先生。


自1979年年底至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到中国访问的日本友人, 91岁的村上博优先生已经来甬110多次了。近日,记者随海曙区赴日民间文化“海丝”寻访团,在位于日本长野县上田市的龙洞院见到了这位鹤发童颜的长者。提及自己30余年来情系中国、结缘宁波,矢志不渝地搭起中日两国友谊桥梁的经历,作为中日友好长野县曹洞宗协会理事长的村上先生认为这理所当然,他平静地表示:“日本文化是从中国起源的,所以我要一直学习中国文化,宁波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


村上博优毕业于日本驹泽大学哲学系,早年研究哲学,后专攻中日佛教文化史。在他心里,中国古代文化是日本文化之源,“没有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就不敢大声说话,这是事实。”他告诉记者,这也是他踏上中国土地,开始30多年“寻根之旅”的缘由。30多年来,村上先生成为日本与宁波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牵线“红娘”和“见证者”。


1979年年底,村上先生第一次访问和日本一衣带水的宁波,来到天童寺,追溯日本佛教文化的起源。公元1223年至1227年,日本僧人希玄道元在天童寺修行,回国后把曹洞宗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曹洞宗“始祖”。因而,日本曹洞视天童寺为祖庭,每年前来朝拜。


次年,村上先生率92人再次访问天童寺,并促成“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建成,在这块高3米、宽1.3米的宁波梅园石石碑上,正面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碑额和碑颂,日方在碑的背面镌刻上“日本古来既由中国传授无量文化,报恩谢德……以期圆成中日友好”等内容。同时,一块“日本道元禅师入宋纪念碑”竖立在宁波市中心的江厦公园内,这是当时在中国竖立的第一个纪念外国人的纪念碑。


除了身体力行致力于中日两国民间文化交流,1995年,村上先生还促成宁波市和上田市这两座分别为中、日两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城市结成友好城市。20年来,两地在经济、教育、文体等领域每年进行互访,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在今年两座城市结好20周年之际,率团访问上田市的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延感言,村上先生牵线的两地20年友情是中日友好的典范,加深了日本国民对宁波和中国的了解,筑起了中日友好之桥。


村上先生不仅带领一批批的日本专家、学者和友人来宁波觅踪考察,他还积极著书立说,写出《日中文化交往历史年表》《陶祖加藤景正之考察》等10余部中日文化交流著作。他从佛教文化的视角研究古陶瓷领域,多次到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实地考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2004年3月,他获悉天童寺附近发现了一批南宋陶瓷窑址后,立刻专程来甬求证。在严谨的考证后,他提出了“日本名窑‘濑户烧’自中国明州传入”的新观点,引起中国和日本文史界的高度关注。


30余年来,村上先生以自己的走访、研究和发现,印证了“中国古代文化是日本文化之师”的论点。今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专门就宁波与海外“海丝”文化传播关系赴日本和宁波海曙区进行实地采访、拍摄,并将之纳入国家重点文化项目、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内容。村上先生义无反顾地来到宁波接受采访,在如数家珍地列举了日本源自中国的文字、建筑、绘画、茶道、饮食等元素后,他坦言:“中日交往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毫无疑问,日本文化是从中国文化发展来的。日本将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记在心里,并作为自己的东西至今还在使用。”


对自己110多次来到日本的咫尺近邻宁波,村上先生动情地说:“我对宁波有太多的牵挂,思想深处想着的是宁波的事,想学的、考虑的东西也是以宁波为主。如今,宁波成为国际港口城市,我也衷心希望她越来越美好。”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许玉芬 朱尹莹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