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遗孤来华感念中国父母养育恩 九十岁老人李淑兰遗憾未见到女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7-15 13:12:2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原标题:“我的姑娘没回来”


“我还想着哪天去看看她”


7月12日的日本遗孤感恩会活动,李淑兰老人作为养父母代表受邀参加。回家后,老人难受起来,“我的姑娘没回来。”这位性格开朗的老人声音有些哽咽。


90岁高龄的李淑兰至今仍能准确说出两个日期:1980年5月18日、1981年9月27日。前一个,是大女儿田丽华(注:日本名“池边顺子”)被确认为日本遗孤的日子;后一个,是女儿全家离开中国的日子。


自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注定中国养父母要承受无奈分离的痛苦。1981年,日本政府宣布有组织、有计划地寻找在华残留孤儿。当年,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第一批日本遗孤回国,田丽华就在其内。


据日本厚生省统计,约有3800多名遗孤及其配偶、子女到日本定居。


早在1980年,田丽华的日本生母就通过哈尔滨外事办寻找女儿。外事办工作人员到家里来调查时,李淑兰没有丝毫隐瞒。得知女儿全家要离开中国时,李淑兰说服自己:人家亲妈,能不让认吗?反正她早就有了自己的家庭,就当落户到外地了。


刚到日本时,田丽华与养母联系频繁。除了汇钱孝敬养母,她还写信诉说正在遭受的心理折磨,称亲生母亲待自己并不好,还截留政府发给残留孤儿的生活补助。李淑兰则在信中劝慰养女。


1984年8月,大女儿第一次回哈尔滨探望养母。第二次见面则是12年后。最近19年,她再也没见过这个女儿,近些年甚至失去联系。她辗转听说,女婿在日本去世后,女儿患上了抑郁症。


“我还想着哪天去看看她。”李淑兰始终记挂着这个女儿。老人身体硬朗,独自居住,每天还能洗衣做饭。


许多回国的遗孤,也在日本思念着养父母。迁居日本后,洪静茹(日本名铃木静子)基本每年都会抽时间回到中国探望养母沙秀清,并带老人去过三次日本。直到2013年老人去世。


这次随感恩团来到哈尔滨,见到坐在前排的李淑兰,洪静茹喊了声“大娘”后,眼圈一下红了。她把一份小礼物恭敬地送到老人手中,请她收下一个日本遗孤的心意。


此前也有极端个例见诸报道,有日本遗孤回国后再不与中国养父母联系,留年迈的中国养父母孤独终老,临死还在念叨着养子的中国小名。


此外,为了担心孩子离去,还有中国养父母选择终身保守秘密。方正县70岁的孙玉琴,在母亲临终前才得知自己是日本遗孤。养母拿出收藏半个世纪的两页泛黄信纸,告诉孙玉琴,她的父亲叫池田,东大阪人。1945年8月2日,在自家苞米地,养父母发现一对日本夫妇藏在垄沟里,女的即将临产。见他们可怜,孙玉琴的养母便将二人带到自家炕上,为日本女人接生。当时,藏匿日本人要承受风险。日本夫妇提心吊胆藏了几天,决定回国。临走前,他们请求好心农妇收留他们刚出生的女儿,两人各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7天后,孙玉琴的养父在家附近发现了这对日本夫妇的尸体,身上有弹孔。当年生母离开前,曾经用一件呢子大衣盖在她身上,养母告诉孙云琴,‘你妈比划半天,意思是你长大了能穿’。


“为什么没早点告诉我这些?”23年前,孙玉琴问养母。养母的顾虑则是“亲生父母都不在了,你回去干吗?你命苦,怕你在那边受罪。”


中村惠子的养父母在上世纪70年代过世,生前也未告知她们姐弟的真实身份。她是凭着胳膊上日本人特有的种痘痕迹,在1998年被确认为日本遗孤。离开中国时,中村惠子充满矛盾:毕竟是日本血统,寻根的念头时刻提醒着她,但半辈子长在中国,有些东西无法割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