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青年学者应成为中日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23 9:23:21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原标题:青年学者应成为中日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 双强并立时代 改革引起的社会紧张情绪易转为民族主义 研讨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新生认为,当前中日关系的探讨脱离不开两个历史背景,一是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的逆转,二是两国都在艰难改革,处于历史转折期。 一方面,1990年,中国的GDP只有日本的12%,到2010年超过日本,目前应该说是日本的两倍。王新生指出,“但从综合国力上讲,这应该是一个双强并立的时代。在东亚历史中从来没有两强并立的局面,怎么适应这个局面,对两国政治家和两国的普通国民来讲,都需要时间和心理调适。” 另一方面,两国都在进行艰难改革。王新生认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已20多年,一直在不停改革,作为一个被组织的社会、被组织的市场,日本特别适合“赶超型现代化”。 “正像我们经常能看到明治时代的电视连续剧一样,大家很怀念那个时代,那是一个向上的时代,国家把人们组织起来并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潜能,这是日本社会的组织原理,适合‘赶超型现代化’,所以在明治年间日本成了世界强国。”他说,但这样一种文化、社会结构不适合全球化,如果让每个人以个人为单位去区别竞争,他会感到手足无措,也就是为什么日本改革二十多年来仍然还在摸索的最大历史背景。王新生指出,“日本的政治改革好像是新国家主义的,经济改革大概也是一个新自由主义的,也是非常矛盾的进程。” “中国也一样,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今天中国模必须寻找新的方向。我们必须改变以出口导向为基本方式的发展模式,但改革非常困难。”王新生指出,艰难的改革会引起社会紧张情绪,这种情绪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化成一种民族主义,而恰恰中日两国是各自宣泄民族主义的最佳对象。因此,他认为,这是中日关系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其解决需要时间。(记者 杨月)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