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动画和中国动画的最大不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日本信息网:www.riben.com.c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 19:31:13 文章录入:暗香盈袖 责任编辑:暗香盈袖

日本动画和中国动画的最大不同
 
 
首先动画不止是小孩看,而国产动画面向人群定位狭隘,所造成的局面是:12岁以上的中国青少年很少有人喜爱国产动画;而12岁以下的儿童因为人数、思想、社会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成为观众的主体。国产动画市场定位的严重偏差所造成的后果便是——丢掉了一个大龄消费群体。
动画大国是如何处理市场定位这个问题的?日本被誉为动漫好莱坞,日本动画的市场定位几乎是全民型的,有适合各个年龄段观看的作品。日本电影年度票房排行榜冠军是《袖珍的蒙斯塔——结晶塔之帝王》这是一部针对低幼年龄层的儿童动画,去年票房排行亚军的是《名侦探柯南》剧场版,一部无年龄限制的全民型动画;而日本有史以来本土票房冠军是官崎峻的《幽灵公主》,票房达上千亿日元,这是一部内容深、难懂的成人动画。可见日本动画的市场是定位在各个年龄的观众群体。
再说一下动画来源。中国动画几乎都是原创的,缺乏材料,但是在中国真正做动画的专业人士其实不愿搞动画,原因一是觉得这是小孩子的玩意;二是做出来也赚不到钱,费力不讨好。同样是市场定位的问题,中国面向范围较为狭窄。在国内对于成人漫画的发行、出版、控制、年龄段定位,以及如何吸引该年龄层以外的人观看等问题上并没有一种明确的方向。在日本,动画的源泉是漫画市场。据统计,日本有漫画周刊、半月刊78种,月刊2246种,每月出版漫画单行本约 300种,全年漫画书刊销量为35亿多册,占全部书刊销量的45%。漫画读者的年龄结构是从幼儿到40岁左右的中年人。日本漫画的内容也十分丰富:科幻、爱情、冒险、体育、历史、宗教等无所不包。
让我们看一下日本的动画制作体系。首先在周刊杂志上进行连载,而后做出在电视上播放的TV版,成功后陆续推出OVA版,最后在全国上映剧场版。与此同时,模型卡片等一系列的周边产品大肆攻占市场,这些都能得到可观利润,利用这些利润做资金再投入制作新的动画片,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接下来要谈的便是最重要的一点——动画的周边市场。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在中国内地电视台播放时没有收一分钱,单单靠卖玩具却赚回了50个亿。
在日本,开发一个动画产品时,往往先要对周边产品进行设计与规划。如《舞---hime》在播出之前一年就开始宣传,并以豪华的声优阵容发行预售音乐CD。当动画片播出的时候,相关产品同步开始销售,市场开拓、形象推广等系列工作也即时跟进。这样做的结果是产业链可以很快形成,既减少了推广成本,又降低了风险。以动画《网球王子》为例,本片已在日本播放四年,之所以能够持续是因为首先是有原作者许裴刚在集英社杂志的漫画连载,更重要的是商业利润巨大。《网球王子》在播出的同时,其周边产品便铺天盖地的席卷市场。在各游戏平台推出同名游戏;各声优推出专辑,并上演舞台剧;印有“王子”的产品更是多不胜数。
日本的这一生产流水线在香港玉郎公司的证实下是行之有效的,中国动画产业应予以借鉴,开拓中国人自己的动漫市场。
中国动画起步早,在动画史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却在近几年被外国动画攻城掠地,并不能说是中国动画制作水平差,正如上分析,归根结底是两个方面的原因:观念问题和政策问题。
日本动漫对于日本人来说就像是寿司对于日本人、米饭对于中国人一样,是全民性的,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是日本国宝级的文化。而在中国,动画只被看作是“给小孩子看的”,对于广大的青少年却缺少属于他们的的文化内容,而外国的动画乘机填补了这一空虚。青少年的消费观还不是很成熟,加之容易对新鲜事物盲目崇拜,导致大量的花费用于购买喜欢的动漫及其周边。我认识一个《樱花大战》迷,他仅买周边产品就花了上万元。
在日本动漫是作为产业被政府提倡发展,而中国却未形成“产业”,未被政府重视。所幸,最近国家注意到国内巨大的动画市场资金流失,于是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下发了《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从体制、政策、市场管理上推动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无疑从政策上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石。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