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90岁作家陈舜臣去世 被誉为“中日文化交流桥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2 13:43:1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原标题:90岁作家陈舜臣去世 被誉为“中日文化交流桥梁”


以透彻的历史观打开历史小说新天地的中国台湾裔日本作家陈舜臣先生,于当地时间21日5时46分在日本神户市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今日举行,由其长男立人主持。学识广博的陈舜臣享有“中日文化交流桥梁”之誉,他的同学、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辽太郎曾说:“能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只有陈舜臣。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


推理小说获奖无数


陈舜臣的祖先从中国河南迁到福建,又迁到台湾,祖父那一代从台湾移居神户从事贸易。1924年2月18日,陈舜臣生于日本神户,毕业于大阪外国语学校,通晓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日语五种语言。日本战败后,他将国籍由日本改为中国。陈舜臣年轻时曾返回台湾,在台北县新庄中学当了一年左右的英语教师。35岁时,长女患病,他在病床边阅读推理小说消除困意,突然觉得自己写的推理小说或许会更精彩,抱着姑且一试的想法,他一边为家族产业工作,一边写小说。1961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枯草之根》获得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由此开始了职业作家生涯。1969年的《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了第60届直木奖,1970年发表的《玉岭再度》和《孔雀之道》,也同时获得了第23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因此陈舜臣被称为推理史上首位“三冠王”。1976年的《敦煌的旅途》获得大佛次郎奖,1989年的《茶事遍路》获得读卖文学奖,1992年的《诸葛孔明》获得吉川英治文学奖。并担任了直木奖评委会成员。陈舜臣直至1990年再次取得日本国籍。


历史小说影响深远


陈舜臣无疑是日本的中国历史小说创作先行者,被誉为日本中国历史小说第一人。1967年,陈舜臣出版第一部中国历史题材小说《鸦片战争》,获得强烈反响,后来推出的琉球史小说《琉球之风》在1993年被改编成电视剧。


陈舜臣迄今出版了160多部作品,《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太平天国》、《秦始皇》等历史小说,一次次掀起日本读中国史的热潮。《风云儿郑成功》、《鸦片战争》、《中国历史风云录》等数部陈舜臣代表作也已经在国内翻译出版。其中,《鸦片战争》、《秘本三国志》、《小说十八史略》等获得过日本文学最高奖——直木奖。日本推理小说界,仅有陈舜臣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和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这三个大奖。


1994年8月,陈舜臣因脑出血住院,出院4天后又遭遇阪神大地震。尽管如此,他仍然完成了毕生之作《成吉思汗的一族》。2008年第二次脑出血,此后一直复健中。陈先生自1982年起就在读卖新闻上连载描写空海大师的小说《曼陀罗的人》,2002年起连载历史小说《青山一发(后改名为〈孙文〉》等。2008年1月再次因为脑出血住院,2014年10月上旬,陈舜臣患上肺炎,入住神户市内医院。



同爱中日唯此一人


陈舜臣著作在中国、日本影响深远,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辽太郎曾说:“能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只有陈舜臣。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首先,了解、热爱日本,甚至对于其缺点或过失也是用堪称印度式慈悲的眼光来看待。而且,他对中国的热爱有养育草木的阳光一般的温暖。再加上略微脱离了中国近现代的现场,在神户过日常生活,也成为产生他观察与思考的多重性的一个要素。对中国的爱与对神户的爱竟不乖离,合而为一,真叫人惊奇。”作家柏杨也曾评价道,“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


陈舜臣先生去世的消息也在中国和日本引起强烈反响,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等纷纷致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世界文学》副主编秦岚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陈舜臣在日本几乎是与司马辽太郎同样被广泛阅读的华人历史小说家。华人身份与长期生活在日本所形成的对中国历史与日本历史的独特理解、见解在他的小说中有丰富的体现,其深厚的味道是其他历史小说家无法相比的。“以深厚的学识和透辟的历史观开拓了历史小说新境界”是他在日本获得的高评,《鸦片战争》、《诸葛孔明》、《太平天国》等等众多作品深受日本读者喜爱。在海外华人文学中,特别是日语华人文学中,可以说陈舜臣的文学成就达到了标志性的高度,他的去世,是海外华人文学的巨大损失。希望陈氏的历史小说更多地在国内翻译出版。


据悉,明天将举办陈舜臣先生的葬礼,但仅限近亲人士参加。(记者 张嘉 张知依)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