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日友好歌声唱 笔墨金石写性灵
|
作者:程小轩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8 9:35:5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美丽夏天,魅力七夕,我生命中又一个难忘的夏天,一个难忘的七夕,一个难忘的夜晚,还有一份特殊的情谊。 记忆回到去年十月的一个傍晚,地面还有太阳落山后的余温,我快步赶往银座的一家中餐店,因为那天我在朋友的邀请下去参加一个晚宴,并说介绍几位日本人朋友给我认识,当我走进餐厅,落座的三位陌生面孔中有一位笑脸首先映入我的眼帘,她高鼻梁,大眼睛,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在互换了名片之后,名片上这典型的日本人的名字——松井菜穗子,让我在心中暗想,或许,这位中国的美女嫁了一位日本人先生,于是,有了日本名字罢!在朋友的介绍寒暄之后,我知道了这位漂亮的小姐,不但是位日本人,还是位日本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很快,两个小时的晚宴结束了,于是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餐厅,并再三叮咛一定要保持联系,就这样,我们结束了第一次相见的宴会,当时只觉得遇到了一位聊得投机的大姐姐,至于后来的接触,在当时,完全没有想象那么多。记得当天到了家里我们都互报了平安,后来,我们的联系渐渐地多了起来,她送我自己曾经录制的CD,以及相关的介绍,回家后认真阅读,欣赏……于是,我对松井女士艺术作品的了解渐渐地多了起来,或许是因为真正的艺术领域是没有界限的缘故,我们虽然在从事不同的艺术工作,但是却对艺术有着很多共同的话题,接下来我受松井女士之邀去她的家里共进晚餐,对于一位日本人来说,邀请一位刚刚认识不久并讲不好日文的外国人来家里进餐,实属难得之事。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赶赴松井女士的家里。记得当时她步行到附近的车站来接我,我们一路走一路聊天,才很不好意思地发现,原来我一直叫“姐姐”的这位女士,与我的妈妈同龄。到了家里,松井女士告诉我说:“小轩,以后就当这里是你日本的家吧,以后我也会当你是自己的女儿一样,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话,请一定告诉我,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你的。”一番贴心的话语过后,让我身处异国,寒冷的天气,却感到无尽的温暖。从此,我们之间便以母女相称。 时光荏苒,半年多的时间飞逝而过,一次聚会上,松井女士告诉我,她在筹备她计划的一年一度的“七夕歌祭”的演出,当时得知我在创作作品,于是,松井妈妈对我说:“小轩,在我七夕音乐会举办时,外面的大厅很大,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跟管理人员商量,在演出的时候,展出你的作品,或许你会认识更多的日本人朋友,能与更多的日本人进行交流。”当我听到这番话的时候,心中马上出现了一个想法,就是我一定要好好努力,集中创作出最好的作品,来感谢这位日本人妈妈对我的关爱。 我们从事着不同艺术门类的工作,却受着这种艺术的共通的东西的牵引,使我们越走越近。松井女士在生活上,艺术上,做人,乃至这种跨越国界的友情观,都在深深地触动着我。生活上,松井女士是个极其乐观,积极,努力的人,她热爱中国的文化,非常刻苦地学习中文,或许是由于她的音乐家的天赋,以及对语言和发音的敏感,她的中文发音非常准确,就连很多上海话,以及东北等地的方言,她都能讲得游刃有余,我想,一个人在做好一件事情时,不仅仅是凭借一时的兴趣,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我想,会影响我的一生。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无疑,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成就,会成为我一生追逐的典范。松井女士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态度,让我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让自己兴趣得到满足,更应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与整个世界进行沟通。松井女士经常给我讲解,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如何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如何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坚定的走下去,对于我这个初出校园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俗语讲“学艺先要学做人”。我想松井女士之所以能将自己的音乐事业推向全国,以至中国的诸多城市,这无疑是通过她的音乐唱出了她人格的魅力,感动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听到她歌声的人们。 在日本,许多中国人都知道这位深爱中国文化,一直不辞辛劳奔走于中日两国之间,为中日友好架起了一座音乐之桥的女高音歌唱家,正用她的歌声在唱响着两国之间友谊之声。 今年的七月七日,松井菜穗子女士与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先生等人的演唱会如期举行,我也蒙日本妈妈之关爱,精心创作了二十件书法篆刻作品,这期间,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也结识了许多中日友人,这是我的又一收获。能在这样优秀的中日歌唱家们的演唱会之际,将我的书法篆刻作品展于音乐厅中,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种鼓励,我想这种音乐,这些声音会伴随着我的艺术作品一同成长,我在努力,希望有一天,也能为中日友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