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难忘三个月研修 “海归”国企老总的“日本观”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6 14:25:07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A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A |
|
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初冬时节,从日本东京到中国北京,一种潮湿的润冷转变为一种刺骨的干冷。12月22日,当记者走进中服大厦时,首先在大厅的宣传栏里看见这样的表述:中国恒天集团秉承“惠悦于民,恒达天下”的崇高理想,奉行“为股东创造效益,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经营宗旨。寥寥数语,不仅把这个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央企名称的由来以及企业内涵与抱负精确地传递出来,也让记者感受到一丝暖暖的热意。 难忘的三个月研修 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谈锋甚健。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经作为中国纺织部的派出干部到日本著名企业旭化成位于宫崎县的工厂研修了三个月。从那以后,他尽管只到过日本三次,但内心中的“日本”已经成为一种悠悠不解的心结。 谈起当年在日本的研修,张杰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企业的管理。他亲眼看到企业里面实施“手指操作法”每一个员工开、关阀门的时候,都要按照地面上画好的线路走到阀门前,然后面对阀门立正站好,伸出右手指向阀门,高声喊出“我要开阀门”或者“我要关阀门”的呼令,接着才是操作。“这种看起来有些僵硬、愚钝的标准化、职业化、近乎军事化的动作,提高了员工的责任心,减少了企业安全事故,最后的结果就是提高了生产率。”回国以后,张杰董事长把日本企业的这种操作翻译成为“手指确认,口呼操作”,然后撰文发表在《中国纺织报》上。 张杰当年还注意到日本企业内部有许多管理是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比如,有些公司的“社训”,就是从中国古典著作中挑选出来一句话,他们讲究的发挥团队作用、传帮带、事后反省,等等,都可以从中国文化里面找到踪痕。“中国文化在日本落地生根后,能够被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那么,中国人也就一定能够运用中国文化搞好自己的企业。”凭着这种经历、这番感慨、这个信念,张杰董事长今天运营着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需要三种类型的企业 针对一些日本人对今天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不理解,张杰董事长滔滔不绝地讲述起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每个国家都应该有三种类型的企业。一种是民营企业,一种是国营企业,一种是跨国企业。 没有民营企业,这个国家就没有活力,企业经济彼此之间就没有互补。没有国营企业,这个国家就会失去支柱经济。看看今天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民营、私营企业获得发展,但财富的成果大都掌握在私人的手里。在国家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这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民营企业是不会站出来为政府买单的,他们只会一味地埋怨政府、批评政府,最后就是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国内赚不到钱了就到国外去,导致国内产业空洞化,使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下降。而国营企业本身就是国家的企业,它创造的利润有一部分就是国家的,其增值的部分也是由国家享有的。这种国家享受是谁在享受呢?他认为就是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弱势群体者在享受,从而形成一种均衡的机制。当然,跨国企业也是需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与狼同舞,有利于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不能够被跨国企业完全控制了。 他曾听有的日本朋友讲,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就把国营企业放在重要位置,结果中国的经济落后了。现在,中国继续注重国营企业,经济还是难以发展起来的。他说,他们没有搞懂中国,如今的国有企业不是昔日的国营企业,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完全今非昔比,它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营的,而不是那种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了。这种国家所用、市场化经营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跨国企业三方共赢的结果,这种局面将持续推动中国的进步。 借鉴日本打造创意产业园 2011年3月,中国恒天集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大手笔投资在北京市通州区建设“国家时尚创意中心北京(宋庄)时尚创意产业园”。一个主打纺织机械、纺织服装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为什么要参与投资这样一个大型文化项目呢? 张杰这样告诉记者,中国恒天集团的确是从事纺织服装等产业的。衣食住行是人类的需求,“衣”是第一位的。饭可以少吃一顿,衣服却是不能不穿的。但是,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服装的功能就多样化了,它要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对时尚的追求、对身份的追求、对精神的追求。他们希望打造这样一个园区,让中国以及世界上有意于创造新的文化作品的人能够聚集在一起,形成互动、交融、联合,创造出新时代具有文化创意的产品,由此推助北京成为“时尚之都”。 说到这里,张杰话锋一转,指出日本东京就是世界的“时尚之都”。从日本的发展也可以看出,经济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就要发展文化产业,而服装服饰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带头人。现在,日本的许多服装品牌深受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民众的喜爱,说明他们的时尚得到认可,所谓的“哈日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相比之下,中国的服装产业正在做大,但还没有做强,还缺少自己的服装品牌,这就需要很好地向日本学习。 张杰强调说,他们搞的北京(宋庄)时尚创意产业园,既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也不是一个科技园,更不是一个主题公园。他们将其定位为第四种产业业态,就是中国未来的市场创意产业中心。它的重点产品是文化产品,它要给具有产业创意的人士提供一个产业环境,帮助其作品、产品市场化。中国人民大学也计划在产业园的周边建立分校,清华大学的美术学院研究生部、中国电影学院等也将进入宋庄,英国的圣玛丁服装学院也希望能够进入中国,日本也有一些机构在和他们谈。他非常欢迎日本与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 中日企业合作需要大格局观 谈到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张杰在强调中日两国必须进行合作的同时,也坦率地指出日本企业在与中国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他说,现在,一方面是日本经济景气低迷,企业不得不走向海外,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另一方面是一些日本企业一会儿担心自己的技术被“山寨”了,一会儿担心未来没有市场,企业也就没有出路了。我遇到一家日本企业,他们有一个产品技术,我们希望和他们合作。但是,他们不肯。最有意思的是,他们觉得应用这种技术在日本市场不会带来很大的收益,在中国投资又觉得风险很大。于是,他们把这种技术封存起来了。这种把技术束之高阁的做法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调整一下思维,把技术拿出来作为投资,作为与中国企业合资的股份,风险不是就不存在了吗?不是就会产生双赢了吗?说到底,还是一个思维、观念问题。 张杰语重心长地说,许多技术,中国人今天不会,明天不会,后天迟早会的。当中国人通过自身研发掌握了这种技术的时候,对中国进行技术上的“管、卡、压”的外国企业也就等于自己关上了未来与中国合作的大门。汽车产业就是这样,当年日本的企业不肯积极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害怕中国“偷”去他们的技术,结果是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市场份额也被德国企业占去了。所以,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应该有大融合的观点,不要局限于“这是我的,那是你的”这样一个小圈圈,要与中国企业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张杰还形象地表示,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已经不是“象棋关系”了,不是谁吃掉谁、谁将死谁的关系,而应该是“跳棋关系”,彼此相互借力前行,共谋发展。 在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张杰透露,中国恒天集团一直把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作为自身的学习榜样。其实,日本丰田最早是从事纺织业的,然后转型升级成为世界最顶级的汽车供应商。中国恒天集团也有一个“丰田梦”,现在也开始研发汽车。当然,他们并不会重复丰田的老路,而是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和思路,准备在商务车方面打造自己的市场。 期待中日建立政治互信 约定的采访时间即将结束了,张杰谈兴仍浓。他提到中国正在热映的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他直言指出,他并不喜欢这种把历史旧账翻来翻去的做法。那是当时日本政治家犯下的错误,他们不会也不可能重复犯,这个历史的教训自然会被汲取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历史问题,就让两国永远无法成为友好邻国,就总处在一种“我会打你,你会打我”的不信任的感觉之中。这种感觉,对于大洋彼岸的那个大国来说,是最需要的,中日两国如果友好和睦相处,它的利益就会减少许多。 张杰特别强调说,中日两国应该努力建立政治互信,两国的政治家、民众和企业家都应该从新的意识高度来看这些问题。亚洲是世界上穷人最多的地区,如何让这个地区的民众的生活好起来,迅速地向欧美的生活水平靠近,是我们中日两国政治家和企业家的责任。正因为这样,中日两国才应该携手并进。他对这种未来寄予很大的期待。(蒋丰)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