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为何中国人比日本人更乐观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30 13:56:1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中日关系似乎从2年前的“政冷经热”转化到了“日冷中热”的现象。最近一个月,日本“读卖新闻”、民间团体“言论NPO”先后公布的调查表明,对中日关系、就对方的印象等问题,中国人远比日本人乐观。两次调查都显示,大约2/3左右的中国人看好中日关系,而只有1/3左右的日本人这样认为。很多人都对此表示不解,笔者认为,至少有两大根本原因。

 

  一是中日两国不同的自然禀赋与发展阶段。日本大海孤舟似的岛国地理,已经形成了其国民心理惯于悲观的既定烙印。加之两国发展阶段的差异,日本作为饱和的成熟型发达国家,其国民像40多岁的成年人,容易患上“成年病”,不会再像年轻人那样“乐天”,情绪上易于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像“泡沫经济”这类“被蛇咬”的记忆,恐怕十年后也是难以忘记的。中国则作为高速成长的发展中大国,国民像20多岁的年轻人,虽不成熟,缺少各类财富积累,但在“高速成长”阶段,新机会比比皆是,往往充满生活热情及对明天的憧憬。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显然有利于中国人更加宽容大度地看待世界。两种基本国民心态的不同决定了对未来、对彼此看法的基点差异。

 

  二是中日两国外部环境的差异。中日同为地区大国,但现在的处境及其预期却有很大不同。在周边关系上,中国现在几乎是处于历史上最好的“与邻为善”状态。但日本似乎与周边各国关系都不算太好,朝鲜自不待言,与韩国、俄罗斯因领土及历史等各种纠葛也一直矛盾不断。在地区合作机制上,东北亚的“六方会谈”、与东盟的合作、东亚地区整合等,中国似乎处处顺遂,且少有政策及行动上的波动;但日本在其间却由于政策上的不稳定,似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经历过“雁阵”时代的日本,自然有一种失落感。在大国关系上,中国与所有大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与美国已经巩固了“利益攸关者”的关系,在各类敏感问题上,中国也处于一种左右逢源、非常主动的战略位置上。但日本现在的大国关系却有两大不平衡:一是在日美关系中,处于受美国压制的压抑状态中。二是中日关系。虽然双方已重建和平发展、战略互惠的框架,但各自心存的阴影并未完全消除。就如同体操决赛时中日的较量,往往对方一个成功的跳跃,就意味着自己的败北。这种零和规则至少在心态上还在影响着一定的民众。北京奥运成功,日本媒体反映如五味杂陈。加上大多数日本人本身就留有一些二战结束以来后起发达国家的悲情,这更容易使日本人眼前蒙上一层灰色的雾色。

 

  日本民众对中日关系的悲观,其实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构建共同利益现实平台的同时,如何培育相互理解的伙伴心态?这一点不仅对于日本,而且对于中日双方展开自己的大国战略,都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换言之,如果日本在与中国交往中不能摆平“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在今后的现实中,日本的对华心态很难转向乐观。

 

  不过,这两次调查中,日本人列举得妨碍日中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中,位居首位的已经不是靖国参拜或台湾及“入常”等类的政治问题,而是“饺子”,即“中国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占46.2%)。这似乎使人感到这几个饺子的分量太沉重了。尽管这里有双方的误解、有食品安全定位的差异等,但一次意外的食品安全事故几乎让近一半日本人感到妨碍两国关系,这恐怕涉及到一个心态宽容的问题。

 

  要建设成熟的中日关系,既要有清除障碍的决心,也要有“求同存异”的宽容,因为现实中的一些差异不是一个早上就可以化解。如果没有宽容的心态,即使清除了政治障碍,几个冻饺子也会成为拦路的大石头。只有心宽,天地才能豁然开朗。

 

  当然,心态的调整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当年法德和解,德国的反省常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实法国宽容、乐观的大国心态及自身实力的恢复,可能是更为主导性的因素。我们常习惯从日德比较看到日本的不足,但最近的这两次调查体现出的中国人的宽容,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国的影子。▲(作者是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