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农学专家纷纷来镇江指导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11 14:17:0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的江苏省镇江市,是一个紧随苏、锡、常、宁四市的苏南工业城市,这些年在农业对日交流方面迭出新招,成果斐然:稻鸭共作、发酵床养猪、茶园防霜扇等来自日本的农业技术和设施开始成为镇江农业的关键词;一系列日本农业技术推介会先后在镇江举行,2004年举办第四届亚洲稻鸭共作技术研讨会,2007年举办中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会,2008年又举办中日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推广会,几乎每年都有日本的农学专家来镇江传授日本的农业技术;镇江的农民提起引自日本的农业技术和品种给他们带来的效益,赞不绝口。镇江市中日农业技术交流越做越好,农业技术交流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农民。 引进技术是“回娘家”,也是再创造 在2008年7月初在镇江举行的中日生态农业新技术推广会上,由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组团来镇江的12位日本农学家又与镇江签订了多项农业技术转让协议。这些专家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至今仍然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研究的领域涉及植物营养、作物栽培、有机农业、果蔬园艺、植物保护、畜牧生产、资源昆虫等。他们有的是第一次来镇江,有的已经是多次了,在考察的路上,有的专家突然朝路边惊呼,原来是他看到了曾经到过的村庄;有的专家不仅带来了技术,还现场演示技术,甚至把下水田时用的胶靴带来了;在考察过程中,他们有的把手放进稻田试探水温,有的徒手挖起庄稼根部的土壤闻嗅。对日本技术那么快的融入镇江农业,他们表现得十分兴奋。 记者近日在镇江采访期间也目睹了一个个日本技术在镇江落地生根的鲜活例证。 镇江天成畜禽生态养殖场2000年聘请日本鹿儿岛大学万田正治教授、冈山大学岸田芳朗博士等日本专家为顾问,在引进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塑料大棚发酵床养猪和“土著菌”养鸡技术,研发、示范、培训、推广“一条龙”,实现规模养殖“省工省水节本增收零排放”。 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从日本引进葡萄、草莓、水蜜桃、砂梨等应时鲜果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形成“棚下养殖———发酵肥制作———果树栽培”立体生态循环模式,大棚草莓和葡萄亩纯收入8000多元、桃亩纯收入5000多元,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3.4万亩,为农民增加收入5亿元。 丹阳市嘉贤米业有限公司是引进日本稻鸭共作技术的产加销“一条龙”企业,拥有稻鸭共作水稻面积1000亩。镇江稻鸭共作已累计推广13万亩,产生经济效益5460万元。被日本专家称为“亚洲最成功的实践”。 另外,日本的越光大米、茶园防霜扇也都先后成功引进。今年,日本专家又带来了土壤养分速测、植物他感作用、麦鸭共作、害虫生物防治等多项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并与镇江方面成功签约。原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镇江农科所所长赵亚夫研究员把日本的农作物品种的成功引进称为日本品种“回娘家”。他介绍说,日本南部的气候、土壤、植被与镇江相似,日本的好些品种是从我国引进的,这是引进日本品种成功率高的重要原因。 对发掘东方农艺精华在理念上契合 中日两国在东亚自然环境中形成的饮食文化很接近,两国农业都有循环生态型的传统,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同样面临着工厂化农业的挑战,也都有发掘东方传统农艺精华的愿望,因此在农业合作与交流中有较多的理念契合。 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理事斋藤春夫介绍说,日本农业经营高龄化、妇女化现象严重,石油涨价引起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而日本农产品价格却很难上升,所以日本农户对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很欢迎;高龄化和妇女化也使农户对契合自然的传统技术,如利用养牛养鸭和水草资源获得堆肥等“小力技术”具有天然的亲近感,这也为市民所欢迎。 镇江这些年搭上苏南经济发展的快车,工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一方面使农业经营也一定程度地面临着高龄化和妇女化问题,另一方面也对负有养育生命和传承文化重责的农业提出了新要求,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产生了更高的期待,也同日本一样不由自主地到东方传统农艺中去寻找发展灵感和可利用的着力点,这就为与日本的生态农业合作奠定了基础。镇江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曹当凌说,日本专家推介的技术不仅具有前瞻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突出了先进性、适用性、针对性,对促进镇江生态循环农业进一步发展很有助益。 硬环境很“硬”,软环境很“软” 一个工业大市却接二连三地举办农业技术推介会,一个非沿海城市农业对外交流却做得风生水起,一个城市却提出了学习农业科技人员赵亚夫的口号,一个工业快速发展的城市却突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这些年,镇江紧紧围绕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工作,为外来技术本土化的硬环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镇江市科技局局长柏晓宏说,科技部门为此着力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提升镇江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二是不断吸纳国内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集成创新的作用;三是进一步拓展农业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加大对日本的交流合作力度和深度;四是持续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提升推广能力。据镇江市科技局副局长潘国建介绍,2007年一年,就有24名日本农业专家、20多名国内专家参加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活动,引进日本先进实用技术20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8个;在刚刚举办的中日生态农业新技术推广会上,又有12名日本专家与镇江方面签订了多个合作协议。记者采访了解,镇江与日本农业合作的不断扩展,有三方面的强有力支撑和一个突出特点: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集成创新引进技术、开拓农技推广新境界形成了有力的政治支撑;二是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为新型实用技术的推广形成了坚实的机制支撑;三是著名农业科技推广专家赵亚夫等一班人“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作为,为引进技术迅速产生有效生产力形成了环境支撑;一个突出特点是结合镇江实际,不搞花架子,精选合作项目,所引进的技术简单易懂,简便易行,费用低廉,非常适合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几年来,镇江引进日本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已经形成了组合效应和积极的社会氛围,这是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不可或缺的软环境。在镇江,生态循环农业的理念已经为农民所接受并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收益。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的张安明博士发现,镇江农民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日本的农业交流,已经从昨天的“低着头”聆听,变成了今天的“抬起头”对答,甚至还“扬起头”讨论。镇江农科所所长庄义庆说,过去是政府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要农民学,如今是农民自己要学,我们基层的推广人员要发扬老所长赵亚夫的为民富民精神,继续当好引进技术的“二传手”,帮助农民学,教会农民做。镇江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家斌也深有同感:光听日本专家在镇江的讲课已经不“过瘾”,我们合作社不久要组团赴日本实地考察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从农业科技人员做给看、领着干、帮着销,变成合作社组织生产营销、科技人员技术服务、农户标准化生产。在这变化过程中,对新技术的需求不断产生,新技术的应用也加快了速度。其结果是,农民的利益不断增加,农业的效能不断提升。这大概是日本农学专家纷纷来镇江的一个原因吧。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