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灾情危急时刻的爱心激情的冷却,中日关系不能跟着冷却而重回既有的惯性轨道──政治互相猜忌、媒体煽风点火和民间怨懑指责。而应将在赈灾中升华的亲善关系巩固为常态化。但是,做到这点又何其难哉。不久前日本动用自卫队向四川灾区运送救灾物资的动议流产就凸显中日亲善关系依然面临着中日深层结构性矛盾的困扰。
这种结构性矛盾因为历史积累的恩仇过于沉重,因为四川曾经在抗战时期遭受过日军疯狂的轰炸而对日本军机入境,中国充满条件反射式的民族伤痛。这就像两个泯去恩仇的兄弟,在握手和好的初始也会尽量避讳揭开历史的伤疤所引发的伤痛记忆。所以,中日关系虽然升华,虽然亲善,但是仍有解不开的集体无意识的心结。更重要的是,在以现实利益为博弈基准的国际政治平台上,中日间还面临着第三方势力的介入挑战,中日领土争端和能源冲突的现实矛盾,台海政局走向所引发的潜在龌龊,以及东北亚安全走向的不同态度等。更值一提的是,中日关系的亲善关系更受日本政坛左右政治势力分野的左右。如右翼小泉时代,中日关系濒临冰点,福田知华知亚时代,则中日关系春意融融。但是,据最新民调显示,福田首相的民意支持率已经降至20%以下,为2001年森喜朗内阁以来的最低。自民党内右翼分子也在喧扰夺权,国际社会也认为福田内阁具有“过渡”性质。果真日本右翼执政,中日关系因为震灾而凝成的亲善关系自然会遭受挑战。
因此,中日亲善关系的常态化,关键还是要看日本政府的作为。事实上,无论知华派还是右翼派,只要避免在历史问题上刺激中国,在亚太区域秉承相对平衡的外交政策,沿袭互惠共赢的战略思路,中日亲善关系就能沿着良好的趋势发展。
若中日间形成区域集成的大局共识,在东北亚中日韩、东盟10+3和广义的东亚集成这三个同心圆层次的区域集成中摒弃“都争第一”的自利,发挥类似法德在欧盟那样的支柱作用,以中日为核心的东亚区域将迈入新阶段,真正的亚洲世纪也将来临。果如此,中日间的历史恩怨,领土争议,能源争夺,朝核危机,台海困局将都会迎刃而解。这绝非虚妄的想像,基督教文化语境下的欧罗巴地区已有欧盟的模版可资借鉴。而东亚地区同属儒教文化圈(中日韩乃至东盟诸国又有汉字共通性),没有文明和文化上的冲突。而中日韩和东盟又有经济上集成的机制雏形,故而东亚最重要的中日两国间通过区域集成来化解两国歧见是可以做到的。
当务之急,跃升中日两国亲善关系的关键是福田首相尽快决定下来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因为当震灾逐渐变成记忆的情况下,日本领导人出席京奥是对北京最大的现实支持。著名右翼政治家石原慎太郎已经决定出席京奥开幕式,福田首相还有什么可怕的?(张敬伟)
上一页 [1] [2]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