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大使夫人的中国情缘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18 14:28: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阿南史代日前在浙江温州博物馆举办《“洋”眼看北京》摄影展。

  掸去深秋的落叶,在北京东城一个角落,我找到了日本驻华大使官邸。就是在这片闹中取静的日式传统建筑里,大使夫人阿南史代讲述了她作为一个外籍人文学者寻访古都北京历史遗迹的快意。

  “我不是摄影者,我是用照片讲故事,记录历史。”

  阿南史代原是美国人,曾在美国加州一个大学学习东亚史,后来又去加州大学工作。与阿南惟茂结婚后,身为日本外交官夫人,阿南史代有机会在北京长期居住。北京的风俗文化尤其是遗址中掩埋的佛教史,让阿南史代开始着了迷。

  其时是1983年。阿南史代开始走访胡同。阅读古书,根据书中提示找寻寺庙现在的位置,结果发现,寺庙还在,用法大不一样了———许多都成了工厂的厂房。于是就想办法进去拍张照片,做个记录。她很幸运,20世纪出版的书里提到的建筑,到了1983年,多少还存留一点。

  “我不仅对皇家、对名人历史感兴趣,更对某个胡同的关帝庙、散布在农村的宗庙这些百姓最基层的历史感兴趣。对我来说,这20年来跑来跑去的最大意义是,有机会走进普通的地方,记录将被忘却的街道或乡村的历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已经完全开放,阿南史代把延庆、平谷、房山等区域的寺庙遗址都走了一遍。寻访使她获得快乐,快乐缘于教益。很长时间以来,在西方的教科书里,关于中国唐宋文化的记录很详细,而辽金文化几乎是空白。尽管学东亚史出身,阿南史代承认来中国之前对辽金历史没有任何知识积累。在寻访中,她认识了许多辽金时代的作品。她还发现,近代中国皇帝多是游牧出身,喜欢骑马狩猎,因此在北京地区有许多行宫,这些地方筑有寺庙,寺庙附近定有泉水。沿着寺庙,阿南史代又开始寻访“古树、雄石和宝水”。

  在阿南史代新出版的《寻访北京的古迹》这本书里,作者通过隐埋在树、水、石头这3个意象背后的故事,钩沉历史和存活在历史里的人事。“无论是有学问的人,还是普通的乡下人,我都感兴趣。”事实上,书的每个章节都设有“难忘的北京人”专页,从最后一个太监到金陵守墓人,许多被忽略的生活在这里留下了声和影。“隋代云居寺有一万多块石经,故宫的汉白玉都产自那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去云居寺,附近的村民看见一个外国女人开车,惊讶得不得了。当时那里很穷,可现在仰仗汉白玉,大家都发财了!”时代变迁摆在眼前,阿南史代感受到时间的力量。

  在金陵路口守墓的刘守山,书里虽有记载,但阿南史代说有许多故事没有写进去。阿南史代曾四去金陵。“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北京有个金陵,但那时文物局还没有对此进行发掘。问路时,我碰见刘守山,请他吃饭,他说他做根雕,说下次请我去他家。五六年之后,我带先生一起再去云居寺,看见有人在修路,抬头管我叫‘大姐’,把我先生吓了一跳,心想夫人怎么在这里还有一个小弟?”第三次,阿南史代去刘守山家看根雕。在大使官邸的二楼,迄今还陈放着一件刘守山的根雕作品。

  阿南史代说每到一个地方寻访,总有一个这样的老人出现,娓娓地讲述起一段几近遗落的历史。因为有像阿南史代这样的外国人认真地倾听,讲述者的脖子骄傲地挺直了。阿南史代说之所以能够获得许多这类相遇的缘分,是因为之前案头工作准备得好。“对于地方史,能够找到的英法中文版本书我都要看。开始的时候,我用书中记载的名字去核查,百姓搞不清楚。后来我就给他们看书中的标识,或者问大庙在哪里,问古树在哪儿,结果———只要找到古树,就找到遗址!就这么简单!”

  作为一个外交官夫人,阿南史代的日常生活已经够忙碌了,但她坚持一个星期有两三次去外面走走,到中国乡村寻访。

  她说:“我今年60岁,在中国呆了11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去过中国所有的省份,从2001年开始,我计划再重走所有的省份,体验20年的变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1月18日 第四版)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